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

ID:23137094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4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_第1页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_第2页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_第3页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_第4页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淡中作乐:心态的最佳落点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这恐怕是每个管理者心向往之的。但这样的状态需要给精神一个支点。什么是深?笔者早年曾经遇到一位老师,一次在课堂上提出个奇怪的问题:什么是深?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就这个提问,读者朋友们也可以暂时放下杂志,做一番有益的思考。当时很多同学试探着回答,比如深就如同一口井之类,但老师频频摇头。当时笔者脑子里突然闪现出个略带玩笑,又似乎靠谱的答案,说了声:深就是不浅。大家都很开心地笑了。没曾想,这位可敬又难缠的老师也颔首而笑:对,这就是答案,深就是不浅,不浅即深,做任何事情你只要不浅就可以了,早晚会有深的一

2、天.这个答案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下来!不浅即深,是一种对平淡的安守,更是一种成事的智慧。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追求成功的热情》一书中,写到这样一段话:两只脚必须踩在土地上,一步一步地走。这种方式缓慢而且费力,似乎无法一日千里然而你还是要有耐心地走下去。一小步一小步积累下来的,可是相当惊人。每天不厌其烦地努力,都能有一点小小的胜利,鼓舞你再努力一点,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只要不放弃,你一定可以爬升到自己都难以想象的境地。可以说,对于管理者来讲,既要有对平淡的安守,又要有胜利对快乐的激发,如此平淡与快乐之间的良性循环淡中作乐,就是管理者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的支点!心灵

3、的最佳底色有的人可能会说,是否喜欢平淡,与人的性格、生活经历有关,不同的管理者自有他特别的喜好。笔者认为:各种风格出现肯定是必然的,对生活状态的追求,人与人也有差别。但有一点也可以肯定,作为需要高心理强度的管理者,淡中作乐却是有必要作为状态的底色的。或者用功利一些的逻辑表达:淡中作乐是有很大好处的。首先,淡中作乐的底色更易于调整自己的情绪,找到一种把握节奏、细水长流、貌似平淡、实则坚韧的状态。大喜必大悲,大兴奋必大落寞,淡中作乐关乎管理者情商的提高。其次,在淡中作乐的底色下,管理者思考问题的准确率会更高。曾有一个心理学实验,把实验者分为三组,通过一定的调节方法

4、,让三组人分别处于高兴奋水平、中等兴奋水平和平静三种状态,然后对三组人进行大量的推理测验。反复实验之后发现:高兴奋状态下的实验者,对简单问题回答得最好;随着难度增大,平静状态的实验者逐渐占据优势;而复杂问题,更是成了平静状态者的优势领域。可以说,如果解决简单问题的话,那么人处于兴奋状态效率最高;如果面对事情的难度大,则是平静状态者的天下了。所以,相比较而言,内容比较简单的工作,适合兴奋状态下的人员;而管理者面临的问题难度较大的话,则适合在平静状态下工作。平静是距离理性最近的情绪状态。另外,淡中作乐可以避免管理风险。有一个说法,菲律宾猎人诱捕猴子时,先把花生米放

5、进一个肚子大、颈子小的瓶子里,当猴子去抓花生米的时候,爪子必握成拳状,而这个瓶口刚好可以将猴子握拳的爪子卡住。于是,猴子要么撒开逃命,要么攥着花生米被困住。可惜的是,猴子们几乎都不舍得扔掉到手的花生米,而终被猎人们抓住。作为企业管理者,也要对自己面对的种种诱惑进行管理。淡中作乐的底色,显然能够大大增加这种自我管理的成功率。总之,不痴不聋,不堪做大家翁。管理者就是个要有藏污纳垢容量、平心静气状态、敢于割舍的勇气,以及细水长流般耐心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没有对诸事淡然处之的心理能力,就找不到精神世界的最佳落点。平淡的功夫对于平淡的功夫,中国哲学史大家冯友兰曾讲过一

6、个故事:一小儿走路,为一石所绊倒,此小儿必大怒而恨此石。但一成人为一石所绊倒,则并不怒,不恨此石其所以如此者,因小儿对于此石无了解,以为此石有意和他捣乱,所以恨之。而成人对石有了解,知石是无知之物,绝不会有意与他捣乱,所以并不恨之。下一页最末页冯先生是在说一个什么道理呢?对于事情背后的道理有了解,进而不为事情所累,才能看得破。这也是冯先生强调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以理化情。也可以发挥一下:如果一个管理者对某事放不下,做不到淡然处之,那么一定是对此事背后的道理了解得还不够。另外,除了以理化情外,对于平淡的功夫,传统哲学里还有很多非常好的比喻,例如:庄子把心比喻成镜子。

7、《庄子应帝王》说: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就是说,一个人的心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应该像镜子一样,一个东西到镜子前,镜子自然就照到它,但照到之前镜子并不会提前做些什么欢迎,东西挪开后,镜子也不会去送。一个人若心如明镜,对各种事情并无迎来送往,则真就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了。当然,这是个对理想状态的比喻。作乐的功夫平淡与作乐的关系更像个良性循环的架构。可能您会觉得笔者对平淡用的笔墨更多,那是因为平淡更难。而作乐的意义,并不亚于平淡。据说心理学里有一个最残酷的实验,让被实验者单独处在一个黑屋子里,躺在一个舒服的大椅子上,

8、每天到点都会好吃好喝地送来。这个实验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