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133245
大小:5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堰移民及其影响(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堰移民及其影响(1)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造成大量北方人民南移,其中不少进入十堰山区。北方移民的迁入,有力地促进了十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十堰;移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封建军阀割据一方,混战不已。公元208年,曹操在平定北方后将兵锋指向了割据荆州的刘表和依附于刘表的刘备,从此拉开了魏、蜀、吴三国争夺荆州的序幕。十堰境内的上庸、房陵等郡由于在三国争夺荆州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一度成为三方争夺的焦点。 一、魏晋战乱与十堰流民播迁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率部夺据汉中,随即
2、刘备命其宜都太守孟达率部曲4000人从秭归北攻房陵,遣其养子刘封自汉中东下配合孟达部队夹攻上庸,攻占两城后孟达、刘封屯兵上庸。七月,关羽率众从江陵北伐襄、樊,由于没有得到孟达、刘封的支援而败亡。次年七月,孟达因惧怕刘备问罪遂率众降魏,被委任为新城太守(今房县、竹山县)。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二月孟达欲起兵叛魏复归蜀国,结果失败,魏将孟达斩首,并迁新城孟达余众七千余家到幽州(今河北汤县一带)。魏重新掌握上庸等郡后,为防止蜀经这里进攻魏,于是调集重兵常年驻扎十堰,并推行屯田制度,以军屯为主,其规模和数量都非常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十堰的农业生产,并带动了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
3、农业生产工具及技术的进步。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晋武帝),定都洛阳,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79年晋灭吴,重新统一了中国。西晋王朝是在门阀士族的支持下通过政变而取得政权的,因此建国后晋武帝对门阀士族采取了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在西晋政权的保护下,士族大家奢侈成性,贪暴恣肆,胡作非为。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即位的惠帝司马衷更是昏庸无能,“及居大位,政出群下,纲纪大坏,货贿公行”[1]。同时,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终于爆发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造成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众迁徙浪潮的
4、开始,此次徙民高潮一直持续到南北朝时期。从迁徙的方向来看,主要是北方流民向南方迁徙。十堰由于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沔(汉)水自十堰穿境而过,向北沿沔水支流丹水过武关通关中,向西溯沔水可通汉中、巴蜀,因此在北方流民南徙的浪潮中成为一条重要通道,是北方流民的一个重要聚集地。根据前人有关研究成果[2]317,两晋至刘宋初,北方流民南迁至今十堰地区者,大致有以下几次:(作文网zw.nseAc.) 1.西晋惠帝元康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7年-306年)“八王之乱”后期,诸王混战,内迁少数民族乘机起兵反晋,关中雍、梁、秦诸州人成批迁入汉中、巴蜀,其中一部分流民辗转迁入十堰地区(以武当、郧
5、乡为主)。另外还有一些流民是从洛阳和中原其他地方躲避战乱而来。 2.西晋怀帝永嘉元年至东晋元帝朝(公元307年-324年)永嘉之乱中,北方流民自汉水上游汉中一带向樊沔迁徙,其中一部分留在十堰。 3.东晋成帝朝至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26年-349年)苏峻、祖约叛乱后,后赵乘机南侵,北方人民于是大批南迁,有一部分迁入十堰。永和十年二月,桓温北伐,收取关中3000余户南返,将其中一部分安置于十堰。 4.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因淝水大捷,苻坚败亡,有大批雍、秦流民向樊沔迁徙,一部分迁入十堰。 5.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北伐,收复河南、关中,但不久
6、又相继失陷,此间三辅(今陕西关中一带)流民又成批向包括十堰在内的襄沔地区迁徙。 除了上述几次大规模的、集中的流民迁徙浪潮外,尚有一些零星的或数量较少的流民迁入十堰地区,或在南北战争中被强制迁入,以上流民人口总数约有数十万之众。 为了安置和管理这些流民,东晋政府在十堰设立了侨郡县,如东晋元帝时侨置始平郡(属雍州)于武当,即为了安置流民首领魏该及其所率部众而设,还有梁州及其所属新兴郡(侨置于竹溪县西)、北上洛郡(侨置于郧西县西北)等。不过,这些侨郡县最初并不稳定。由于十堰地处南北政权的中间地带,因此归属不定,一度被后赵、巴蜀李氏、前秦等政权所占据,直到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公元3
7、86年),即淝水之战东晋乘胜自前秦手里夺回襄沔地区后,十堰的侨郡县始得以稳定设置。(lw.NsEac.编辑整理) 当时的乡村社会以宗族、乡里为基础,以大姓豪强为主导。与之相应,以群体方式进行的流民迁徙活动,其基本单位也是宗族、乡里,通常由那些具有一定实力和威望的大族、将帅担任领袖,聚宗族、和乡党,组成带有浓厚血缘、地缘色彩的流寓集团,或称“乡族集团”[3]。正是由于流民往往以乡族集团的形式集结在一起,因此东晋及后来的南朝政府所设立的用以安置这些流民的流亡行政机构——侨州郡县,也是以乡族集团为基础的。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