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9817359
大小:2.65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7-1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赤峰市华夏职业学校任再一科学技术的进步道教与佛教文学与艺术科学技术的进步2.农学:贾思勰北朝:《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北方1.数学:刘徽与祖冲之“周三径一”刘徽:初步的极限概念和直曲转化思想约率:22/7密率355/1133.地理学:裴秀与郦道元西晋:裴秀绘制了《禹贡地域图》绘制地图原则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中国古代一部全面系统的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例题1】佛教的传播(1)传播:①西汉末年,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②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在洛阳建佛寺白马寺。③
2、魏晋南北朝的迅速传播。④唐朝时广为流行(则天时备受礼遇,隋唐时佛教渐趋中国化)(2)盛行的原因:①社会动荡、战乱给人民带来灾难,为佛教流行提供社会基础。②佛教本身有很大欺骗性(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③统治阶级的提倡。(3)影响:①麻醉人民,消磨人民的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②浪费人民大量血汗。③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封建政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例题2】道教的兴起(1)形成:东汉。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主要经典《太平经》,主张是以阴阳五行解释治国之道,宣扬散财救穷、
3、自食其力。(2)改进: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道教变成地主阶级的宗教。(3)丰富:萧梁。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4)兴盛:唐朝。尊道,道教地位居于佛教之上,玄宗时道教极盛。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
4、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南史·郭祖深传》材料2:浮图(佛教)害政,桑门(僧人)蠹俗,风惊雾起,弛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振其溺。……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神灭论》请回答:①材料1的开头反映了什么现象?佛教盛行。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
5、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南史·郭祖深传》材料2:浮图(佛教)害政,桑门(僧人)蠹俗,风惊雾起,弛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振其溺。……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神灭论》请回答:②“天下户
6、口,几亡其半”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封建国家的直接危害是什么?僧、尼和白徒、养女“皆不贯人籍”。人头税的收入大减。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养女皆服罗纨,其蠹俗伤法,抑由于此。若无道行,四十已下,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听畜奴婢。婢唯著青布衣,僧尼皆令蔬食。如此,则法兴俗盛,国富人殷。不然,恐方来处处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复国有!──《南史·郭祖深传》材料
7、2:浮图(佛教)害政,桑门(僧人)蠹俗,风惊雾起,弛荡不休,吾哀其弊,思振其溺。……耕而食,食不可穷也;蚕而衣,衣不可尽也。下有余以奉上,上无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国,可以霸君,用此道也。──《神灭论》请回答:③针对佛教的危害,材料1、2分别提出什么主张?其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有何意义?材料1主张僧尼“还俗附农”;材料2主张“耕而食”、“蚕而衣”。相同点:发展农业生产。意义:农业是封建经济的根本。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书法由隶书到魏碑绘画石窟艺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