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80457
大小:10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4
《从错例开始改进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错例开始改进教学 三角形的高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单元的内容。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高的概念,认识对应的底和高,并会作高。高的认识和作高的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三角形作高一直是学生公认的一个难点。练习中错误率比较高,有些学生即使到了六年级,三角形作高仍存在问题。典型错例如下: 一、典型错例 1、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错解:如图1、2所示: 分析:图1高与底不垂直,图2为直角三角形,其一直角边的高是另一直角边。 2、画钝角三角形底边上的高 错解:如图1、2、3所示: 分
2、析:图1显然没有使高与底垂直,图2虽然与底边垂直但没有过顶点,图3没有向底边画垂线,而是过顶点作邻边的垂线。 二、成因分析 从以上错例看出,典型错误主要有:高没有从顶点出发;高与底不垂直;高与底不对应;不会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经过分析与思考后,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高的概念抽象,没有理解5 教科书对高的定义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个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其原因有二:一是很抽象,三角形的高必须从顶点出发、底与高必须互相对应,
3、学生不易理解透彻;二是“对边”的概念不太理解,并且定义里先讲“高”,再定义“底”,而书上要求学生画高时都是先指定三角形的底,再根据指定的底画高,因此教学生画高时,必须先要教学生弄清“底”的“对应顶点”是哪个,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2、小学三角形高的定义欠规范,对学生有误导 教科书里“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给学生一种误导:向对边作垂线,高应画在对边上。而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的高都在底边的延长线上,在三角形外面的。同时锐角三角形的高在对边上,是内高,会造成锐角三角形内高对钝角三角形外高的
4、负迁移。 3、学生的动手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不易画图 三角形有3个顶点和3条对边,并且一一对应,故可以画出3条对应的高。四年级学生的动手协作、准确把握等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水平底边上的高学生较易正确作出,而在另外两条底边上的高就不能准确对应地作出。 三、改进思考 1、以生为本,从起点入手建构高的概念 就概念教学而言,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背景是理解概念本质的前提。”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背景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就生活经验而言,学生对高的理解是“高是与水平方向垂直的”5;第二,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分析,四年级时学生
5、已学习了平行、垂直等概念及在平行四边形、梯形中作高等操作性技能。因此我从生活中的高导入抽象出高的模型,从学生尝试画高构建高的概念。 2、以生为本,新旧对比突显出底和高的本质特征 当学生初步建构“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后,让学生比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与三角形的高之间的异同,旨在沟通新旧概念间的联系。通过找相同点,理解高和底是互相垂直的关系,这对进一步理解“高”是有帮助的,也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不同点的比较,突出三角形的高是从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使学生在讨论中准确地把握三角形高的本质属性
6、之一――从顶点到对边。这样突显了高的本质特征。建构“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后,让学生画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以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提高认识并初步形成用三角尺画高的技能。 3、以生为本,沟通三种三角形的高的联系来突破难点 从画锐角三角形的高到画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虽然概念本质并未发生变化,但是学生的认识难度却不在同一层面上。事实上,理解钝角三角形的高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以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作为理解概念的基础,通过找直角三角形的高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本质认识,再通过画钝角三角形的
7、高并运用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辨析,从而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改进实践 (一)从生活中学生中构建三角形高的概念。5 1、生活经验引入,唤起学生对“高度”的认知。 请两位同学比身高,并说一说比身高时应注意的地方。 2、课件出示三角形屋顶的房子和斜拉桥。 问:你能想办法测量出三角形房顶和斜拉桥的高度吗? 课件抽象出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拿出练习纸,在练习纸上操作 3、课件出示三幅图,哪条虚线是该三角形的高?为什么? 4、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再看看书,学会从书中找答案!阅读课本P81高和底的定义。二人
8、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定义中“对边”是什么意思?顶点A的对边是指那条边?顶点B呢?C呢? (2)从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那所作的线与顶点、对边有什么关系? (3)哪条线是高?哪条线是底? (4)再次判断哪条虚线是该三角形的高, 并说明理由。 5、课件出示第4幅图,判断虚线是三角形的高吗?为什么? (二)新旧对比加深理解三角形高的本质特征 1.呈现平行四边形、梯形各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