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

ID:2307074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3

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_第1页
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_第2页
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_第3页
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_第4页
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影响朱启玉湖北丹江口市汉江医院中医针灸科,湖北丹江口 442700[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后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时采用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诊治的12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单纯实施肩部控制训练,观察组的60例患者实施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预防肩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提升肩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肩部疼痛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2、患者运用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降低肩关节半脱位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jyqkm;②坐位肩峰下能够触及凹陷;③患侧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的间隙比健侧大10mm。1.4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肩部控制训练,具体为:①耸肩运动;②肩关节前屈控制训练;③肩甲带前伸运动;④肩关节大范围环绕运动[4]。上述治疗2次/d,保持30min/次,每周坚持6d,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电针训练方法。具体操作:针刺取穴,主穴为肩、肩贞、肩髎、臂,配以天宗、肩井、风池、曲池、四神聪、百会,用酒精棉球对针刺部位进行消毒,在上述穴位运用常规的进针方法,

3、进针得气后,施以捻转提插平补平泻的补泻手法,运用G-6805电针治疗仪实施治疗,将主穴间接上电极,每组电极上下进行连接,运用疏波,频率设定为30Hz,设定的强度为患者肢体能够耐受同时能够观察到肌肉跳动为度,坚持30min/次,1次/d[5]。连续治疗4周。2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提升肩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肩部疼痛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3讨论患者中风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张力增强,关节囊松弛进而降低了固定的作用,在加上患肢自身的重力作用,导致肱骨头向下引起肩关节脱位[6]。肩甲带周围以及肩上部的肌群出现弛缓,保

4、持肩胛骨的正常位置的肌肉,例如斜方肌以及前锯肌等肌肉,降低了肌力作用,必然出现的结果是肩胛骨在重力的牵拉作用之下而下旋、下沉,肱骨头从关节盂向下滑[7]。肩关节半脱位后大部分患者出新肩痛症状。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良肢位摆放,假如患者想要行走或者站立,必须用肩吊带以免患侧肩部过度下垂。处于直立位时不正确的牵拉或者非适当的支持动作都会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脑卒中发病早期处于瘫痪期,患侧的肌肉收缩和主动运动能力消失,无法对生活进行自理,良好的控制肩部能够降低患肢在功能恢复中存在的代偿运动以及异常运动模式,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8-9]。在这个时期实施康复训练是,对肩带周围肌群的协

5、调控制能力训练常常得不到重视,导致的结果就是上支空间定位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上肢的自由活动范围,因而早期提升肩部运动控制训练对患者的肢体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情况影响非常大[10]。该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提升肩关节活动功能、缓解肩部疼痛以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笔者将传统的中医学针灸与现代康复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发挥了两者结合治疗肩关节半脱位的优势,是一种有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方法,有助于促进患侧肢体恢复健康,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运用电针结合肩部控制训练方法能够有效缓

6、解肩部疼痛,降低肩关节半脱位所引起的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jyqkentof[J].ofmodernclinicalmedicine,2011,48(5):186-187.[4]袁光辉.早期关节负重对预防偏瘫肩关节半脱位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3(1):285-286.[5]张其乐.本体神经肌肉促进术在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36(45):456-457.[6]张和振,靳玮,王天俊,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疗效分析[J].临床荟萃,2014,14(1):610-612.[7]王鹏飞,董礼全,熊小檍,等.上肢

7、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脑损伤[J].临床荟萃,2014,20(1):275-276.[8]马璟曦,罗勇.电针合谷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毛细血管密度及CD34表达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2(3):312-313.[9]李莎,鄂建设,覃勇,等.针刺结合颊肌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口腔期吞咽障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10(3):964-965.[10]艾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