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

ID:23051676

大小:20.4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03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_第1页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_第2页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_第3页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_第4页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梁巘书学思想成因探析来源:中国书画网作者:张璋        梁巘与当时梁同叔并称“南北二梁”,为“墨林之双璧”.然梁同书官至侍讲,位居翰林,而梁巘仅为一知县,职位相差悬殊,此二人能够并列,可见梁巘的书法成就之高。清代名家邓石如、段玉裁等都曾从其学书法。其书学著作有《评书帖》、《承晋斋积闻录》等。其中《评书帖》一卷,共一百四十一则,为其平日随笔札记,殁后由他人搜辑而成。  梁巘《行书

2、东坡语》纵202厘米、横88厘米西泠印社藏       对《评书帖》有专门研究的著作有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日]中田勇次郎《中国书法理论史》、刘恒《中国书法史·清代卷》和张潜超《中国书法论著辞典》,而吉林大学古籍所段惠子的硕士论文《梁巘研究》所论较详。    从内容上来看,《评书帖》是一个“大拼盘”,从学书门径、书家评论到碑帖鉴赏,所论甚广,无所不包。对于其书学思想,上述的研究成果中论述的也大致相同,概括起来就是“重执笔”和“尚劲健”,但均未明确分析其思想的具体成因,本文试从梁氏的师承、学书经历

3、等方面入手对梁氏书学思想之成因作以初步的分析,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梁氏书学思想奠定基础。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一、关于执笔论    《评书帖》中比较注重对执笔的要求,其开篇就是梁巘所作的执笔歌:“学者欲问学书法,执笔功能十居八,未闻执笔之真传,锺、王学尽徒茫然。”且梁巘对

4、历代书家的评论亦以是否“得执笔法”来为标准。如评王铎、张瑞图、汪退谷、王鸿绪、杨宾、程韦华、何义门、张得天、王良常、宋高宗等等,其中除何义门和王良常外,均是“得执笔法”。    梁巘所说的执笔法,除在《评书帖》中简要叙述以外,在《清史稿·梁巘传》中其对段玉裁的一番话说得更加明确:“执笔之法,指以运臂,臂以运身。凡捉笔,以大指尖与食指尖相对,笔正直在两指尖之间,两指尖相接如环,两指本以上平,可安酒杯。平其肘,腕不附几,肘圆而两指与笔正当胸,令全身之力,行于臂而凑于两指尖”,“如此捉笔,则笔心不偏,中心透

5、纸,纸上飒飒有声。直画粗者浓墨两分,中如有丝界,笔心为之主也”,同时梁氏强调说:“舍此法,皆旁门外道”,且“二王以后,至唐、宋、元、明诸大家,口口相传如是”。其实说白了梁巘所谓的“得执笔法”就是中锋运笔,杨守敬就已经看得很透彻了:“闻山用笔中锋论,真言独谛,俱可谓度书之金针也。”    然而梁氏为何对执笔法如此重视而喋喋不休呢?考其原因有如下两点: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

6、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其一,从梁巘自身的学书经历来看,在《评书帖》中,梁氏详细记述了他本人学习执笔法的经历,由董其昌、沈公筌、王鸿绪、张照、何国宗、梅釴才传至梁巘,且传承过程中曾秘不授人,经叩请再三,方得其法,“仍属勿泄”,幸得梅釴相告,梁氏才得此法,“学书复十余年,觉有得。”梁氏深知学书不易,尤其是像执笔法这种具体的方式,费尽辛苦,才得一二,怎能不在自己的论述中强调呢?另外,梁氏通过其自身体验,深感“得执笔法”的重要性,他

7、说:“书学大原在得执笔法,得法虽临元、明人书亦佳,否则日摹锺、王无益也。”“不得执笔法,虽极作横撑苍老状,总属皮相。得执笔法,临摹八方,转折皆沉着峭健,不仅袭其貌。”可见,在梁氏看来,要想学到书法的真要,首先要学会执笔,这是书家的基本功,否则仅得其皮毛,即使面对锺、王的书法也只能“徒茫然”,不知所措。小语种自主招生的对象主要是外语教学质量较高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考生被录取后,不得再报考其他高校,新生入学后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今年,共有19所高校部分外国语专业可单独招生,这些单招的试点院校将按有关规定

8、自行组织命题和单独考试,在全国统考前提前录取    其二,从《评书帖》内容上来看,对执笔法的具体要求作了详细说明,还有很多评论是为学书者提出的建议,如“勿早学米书,恐结体离奇,附入恶道。”“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学书宜先工楷,次做行草。”等等。另外,同为梁氏所著的《承晋斋积闻录》中,除了和《评书帖》相同、相似评语外,则很少用“得执笔法”与否来评论书家。我们可以推测,《评书帖》可能是梁氏晚年辞官后,主讲寿州循理书院时指导学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