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

ID:23406084

大小:5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7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_第1页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_第2页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_第3页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_第4页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_第5页
资源描述:

《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列宁党报思想成因探析(1)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列宁在俄国独特的斗争环境下,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17年,他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成功地发动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得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取得了胜利。这一划时代的伟大胜利,使得列宁的革命理论被许多国家,特别是不发达国家的革命者所接受。列宁的党报思想,也通过第三国际对各国马克思主义工人政党产生很大影响,被视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和宣传思想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列宁的革命思想,包括他的党报思想,是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环境中形成的,他个人在国际共运中的地位与马

2、克思和恩格斯也很不相同,他的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也颇具特色。要理解他的党报思想,需要首先考察一下他的生活环境。      一、俄国和西方国家: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参照系对列宁的影响  早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沙皇俄国就被视为欧洲最后一个封建堡垒,以致马恩在1848—1849年主办《新莱茵报》时两个主要斗争目标之一,就是摧毁俄国这个最后的反动堡垒。但是直到20世纪初,俄国依然在沙皇极端专制的统治下。列宁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于1870年诞生在伏尔加河左岸小城辛比尔斯克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省教育厅视察员,祖父曾是农奴,母亲是一

3、位医生的女儿。其父是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家。他的哥哥由于刺杀沙皇而在1887年被判处死刑。列宁有条件阅读到启蒙书籍和马克思的著作,痛恨专制制度,在喀山大学读一年级(法律系)时就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开除。从那时起,他始终受到沙皇政府的监视和各种迫害。后来他自学四年并获得了彼得堡大学的正式毕业文凭,在地方上做兼职律师。这为他后来发挥其论辩的才华奠定了知识基础。1887年,他的中学作文中,有一篇是专论印刷术发明意义的。这从一个侧面可以证明,列宁对于新闻出版的影响力从小就有较深刻的理解。  列宁对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公开性和自由度是

4、羡慕的,多次谈到它们。在他活动早期,尤其尊重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经验和他们的领导人物,诸如倍倍尔、李卜克内西、考茨基等,以及德国党的主要报刊,特别是理论刊物《新时代》。列宁热情地追求精神自由,具有良好的个人民主作风,以及遵循党内活动惯例的“守法”意识,除了家庭的影响外,这些个人的特征主要是长期生活在自由国家养成的。  对两方面的深刻体验和理解,使得列宁有可能对比不同的政治环境,得出适合不同环境的政治斗争策略。他在比较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斗争环境时就指出,在前者,可以展开“广泛民主原则”,其特点有二:“完全的公开性”

5、和“一切职务经过选举”。他写道:“没有公开性而谈民主制是很可笑的,并且这种公开性还要不仅限于对本组织的成员。我们称德国社会党组织为民主的组织,因为在德国社会党内一切都是公开进行的,甚至党代表大会的会议也是公开的。”选举制“这个条件在有政治自由的国家中是不成问题的。……大家都知道,某个政治活动家起初做过什么,后来又经历过什么变化;他在困难时候表现得怎样,他的品质一般说来又是如何,因此,全体党员自然都能胸中有数地决定是否选举这个活动家来担任党的某种职务。对于党员在政治舞台上的一举一动进行普遍的(真正普遍的)监督,就可以造成一种能

6、起生物学上所谓‘适者生存’的作用的自动机制。完全公开、选举制和普遍监督的‘自然选择’作用,能保证每个活动家最后都‘各得其所’,担负最适合他的能力的工作”[1](P131-132)。  而在后者,只能艰难地存在秘密组织,“在黑暗的专制制度下,在流行由宪兵来进行选择的情况下,党组织的‘广泛民主制’只是一种毫无意思而且有害的儿戏”[1](P132)。因此,列宁关于俄国党报的理论和工作原则,总是与俄国的环境相联系的,如果脱离俄国的具体环境,他的某些观点或说法,从现在的眼光看,就有些难以理解。(fw.NSEAC.编辑发布)  列宁不得

7、不生活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环境中,他处理国外党内的事务和在国内解决一些私人事项时,是十分民主的或宽容的。这是他个人民主作风的体现,是他的很真实的一面。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从事党的工作时,环境迫使他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又必须采取一些“专制”式的做法,包括党报事务。革命胜利后,他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具有数百年专制传统的俄国处理国务,许多具体问题不采用同质异构的专制措施是不可能即时解决的。在不习惯于民主讨论的环境中,民主讨论带来的往往是无休止的争吵和党同伐异的小动作。这种矛盾着的现象,使得列宁常常处于民主的主观意识和实际采

8、取的专制措施的夹缝中。我们可以从列宁的一些信件的字里行间感受他的无奈和苦恼。他清楚地感受到存在着矛盾,并且努力从制度、观念上让社会和党内逐渐习惯于在国家法治和党内法权的范围内解决问题。但列宁生命的最后几年,苏维埃俄国百废待兴,无数内外矛盾交织,他必须处理的眼前事务远远多于未来的法治建设。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