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045074
大小:23.0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03
《谏太宗十思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谏太宗十思疏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本文积累语言功底和文化功底。 1。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 2。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3。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4。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诵读、领悟、背诵全文; 2。翻译难懂的语句(难点)。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以诵读带动理解,以诵读加速背诵。 2。理脉法。理清全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并带动背诵
2、。 媒体设计 可通过电脑powerpoint系统做出系列幻灯片,一片一段。借此来强化对文章词义的理解及诵读、背诵。使用时同步出现。比如:理解词义时将一些难懂的词语用彩色标出;诵读时则将停顿、重音等容易出错的地方用斜线、着重号等标出;背诵时则可背一句出现一句。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
3、准化进程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方案一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是,唐代著名谏官魏征进谏唐太宗,却大多被采纳,不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还经常得到唐太宗的表扬。魏征写了《谏太宗十思疏》上奏后,唐太宗非常赞赏,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突出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
4、引起同学强烈的阅读兴趣。前三句引用了臧克家《纳谏与止谤》中的原话。) 二。解题 这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初年励精图治,颇称英明。后来却逐渐骄奢,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园囿,魏征就不断用前代兴亡的历史教训来提醒他。这一年魏征连上四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
5、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县)。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辅佐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里李世民。拜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 魏征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标题中“谏……疏”是古代大臣写给帝王的就某事进行劝说的奏章,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十思”是本次劝谏的内
6、容。 三。研习课文 方案为“反复诵读—逐层领悟—当堂背诵”。以诵读为中心,通过诵读带动其他。 第一次,试读,正音。边读边正音。已经认识的字词不但要读准声调,还要读清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音。以读出汉语的美感来。陌生的字词则边读边看注释或查阅词典。 第二次,粗读,正义。边读边看注释,以粗知句义;同时边读边揣摩句内停顿,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第三次,连读,整体把握文意。连读时要流畅,语音准确,停顿正确,并且读出感情。通过连读可知全文先运用比喻和比较,后引出“十思”
7、的具体内容,点明其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全省进前列,百强上位次”的发展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有关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加快我乡经济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 第四次,细读,理清各层大意,把握全文思路。通过细读可知,文章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第二段通过对比说明竭诚待人(特别是待百姓)的重要性;第三段水到渠成地引出“十思”及意义。 第五次,品味,涵咏。本文语
8、言简约,整散结合,整句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散句意到笔随,笔力雄健,酣畅淋漓,需要用心品味。同时对“十思”的内容要细细领悟,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美德,差不多每句都有现实教育意义,特别是“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些句子,对每个普通人的修身养性都极有启发,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 第六次,熟读,背诵。背诵时能将以上理解兼收并蓄,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