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ID:23032377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3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_第1页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_第2页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_第3页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_第4页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金融危机背景下员工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  内容摘要: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性裁员成为企业无奈的选择。裁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企业效益不断下降,员工产生焦虑情绪,员工离职成本增加等。而此时企业必须重视积极的心理资本,其实“我是谁”和“我知道什么”一样重要。文章指出,只有通过关注员工的优点和长处而非只聚焦于其缺点和短处,企业管理者才有可能在逆境中发展员工的自信心、希望、乐观情绪和坚韧力,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绩效,以应对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金融危机积极心理资本组织绩效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扩大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经济和商品需求进

2、一步疲软,许多实体企业选择了裁员,以降低企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的冲击。然而,现今企业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最重要的是树立渡过危机的信心,着眼于未来,储备人才。由于人才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留住人才,企业才有复苏的希望,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企业应培养员工的自信心、希望、坚韧力和乐观情绪,提高员工和企业共同对抗危机的“软实力”,即开发员工的积极的心理资本。    心理资本的内涵    MartinSeligman提出心理资本的概念后,心理资本才开始被管理者和实践者逐渐重视起来。其实,学界一直关注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但是直到近些年,才把它作为一种资本概念提出来,并

3、加以系统的分析研究。目前,国外心理资本理论已经相对成熟。由于文化的差异,所处环境的不同,探索金融危机下心理资本对中国企业员工的积极影响从而扩大该理论的适用范围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资本,指的是“我是谁”。任何人,不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有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状况是优良还是糟糕,对工作业绩至关重要。企业只有有效开发和利用员工的心理资本,才有可能在金融危机中处于主动和有利地位。    心理资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心理资本已经在社会学、投资学以及经济学著作中多次被提及,但是被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学科中仍要重新定义。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

4、婚姻幸福感以及荣格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Masloan提倡摒弃以前心理学界过分重视消极心理研究的取向,在20世纪90年代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他的倡议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学术界开始重视对积极心理的大量研究。2002年,MartinSeligman在《真正的幸福》中提出心理资本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心理资本是什么以及我们怎样才能得到?然后他做了肯定的回答,“当我们参与其中时,我们大概正在构建和发展我们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的概念随后产生。他认为,那些导致个体积极行为的心理因素都可以纳入资本的范畴。这一创新性的观点极大的开阔了研究者的思路,同时也引发了大量关于心理资本的讨论。  

5、积极心理资本的定义及内容    (一)积极心理资本的定义  积极的心理资本被定义(Luthans,Youssefetal.,2007)为“个人可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具体可表现为:自我效能感(efficacy),有信心呈现和投入必要的努力已完成挑战性的工作;希望(hope),为了成功照着预定的目标坚韧不拔的前进;乐观(optimism),把积极的事件归因于内部、持久、普遍深入的原因;坚韧力(resilience),当面临困难和危机时,持续保持韧劲从中迅速恢复,甚至摆脱困难走向成功。  从定义来看,积极的心理资本所包含的四个维度很全面地诠释了心理资本,说明了在危机面前企业员工拥

6、有积极的心理资本就有可能更加坚决,期望成功,能有效规避自己的缺点和不足(Luthans,Avolio,AveyNorman,2007;Luthans,Youssefetal.,2007)。JamesB.Avey等人也在实证中证实了心理资本包含着这四个主要因子。本文对积极的心理资本的研究就借用Luthans对心理资本的定义和维度。    (二)积极心理资本的内容  Luthans和Youssef(2004)认为,积极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感(或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力四个维度构成,这些都是个体的基本心理状态,都符合积极、独特、可以测量、可以开发塑造、与绩效相关等积极组织行为的标准。

7、  自我效能感。StajkovicandLuthans(1998)用元分析的方法综合了以前人们对自我效能感的实证研究,把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己激发动机,认知资源并且在既定的环境中采取必要行动来完成特定行为的能力。”具有信心的人们选择挑战性的任务,自我激励并且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当遇到危机和障碍的时候会坚定信心。  希望。按照Snyder’s(2000)的理论,“希望指基于成功、路径和意志力三者之间互动而形成的积极动机状态。”基于这个定义,意志力是对完成目标的决心,而路径指的是实现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