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

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

ID:23032326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3

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_第1页
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_第2页
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_第3页
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_第4页
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议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经济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每一个学生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要积极推进学生中互助学习关系,努力形成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你追我赶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通过一个良好的“文化场域”来凝聚学生的学习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保持谦虚的教学态度,在学生面前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以“良师益友”身份对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始终保持着一个“学习,学习,再[摘要]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必须根据学生心理、专业、就业,

2、技能等方面的特点而具体展开。结合教学实践中的理由,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分别讨论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推动“经济法”课程教学取得更大成效。  [关键词]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优化  [简介]梁芷铭(1981-),男,广西玉林人,钦州学院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分析、区域发展与行政法治;傅远佳(1962-),男,广西灵山人,钦州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商法与经济法、区域经济与社会保障。(广西钦州53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经管类专业

3、《经济法》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JGB091)和2010年度钦州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政法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职业能力拓展互动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1XJJG-B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A []1004-3985(2012)05-0124-02  “经济法”是高职法律类专业普遍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之一,具有实用性强、影响力大、涉及领域广等特点。为了适应高职法律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提高“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高职生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文章结合“法律文秘”这一高职法律专业

4、的教学实践,从教学过程的层面就高职法律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诸方面的优化措施提出一己之见。  一、优化教学思路是首要环节  1 树立能力本位的教学观念。高职法律类学生能力建设要注重三个方面:一是创业理念与研习法律相结合。教师应将“公共关系”“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课程与“经济法”课程相衔接,在讲解经济法规的同时积极鼓励学生组成团队,创设经营项目,利用自身的法律知识解决创业模拟中的理由,帮助其提高创业技能,增强创业意识。二是能力提高与信心增强相结合。成绩一般、领悟能力较弱的高职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增强其学习自信心,积极引导

5、学生对生活中的经济事件发表己见,充分肯定学生剖析经济现象的看法和行为。三是要侧重培育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在与其他高校的高职法律生、本科法学生等竞争的时候,能够有其自身不同于别人的核心竞争力。  2 贯穿实践教学理念增强实效。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不断深化认知的双向互动过程,而将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则是为了实现师生双向互动的最大化。第一,采取“实践优先、注重理论”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矛盾与统一”,就成为“经济法”课程教学重要理念。第二,将实践性教学作为“经济法”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实践形成技能,通过实践检验理论。高度重视情景模拟、模拟法庭、案例

6、教学、分组讨论等策略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将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将经济法理论融入经济实践活动中,分别站在经济、法律的角度观察、分析经济理由。第四,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理解经济法理,从身边的经济交易发掘经济规律,将课堂教学引入到关注身边的经济现象,关注微观的经济活动中来。  3 立足学生特点提高其兴趣。高职生正处于思维敏捷、自我表现强烈、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喜爱辩论和讨论的年龄阶段,心理和生理趋于成熟,有一定的独立处理事务和独立深思的能力,但缺乏具体的社会实践体验。教师应当把握好学生从未成年到成年转变的心理特征,革新课堂教学方式策略,为学生搭建一个

7、修炼法律素养、展现口才的平台。其次,可按照学生的实际以及本专业培养目标取舍课程教学内容,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形成既符合学生实际又适应专业要求的“经济法”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与课程的关联度,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是基础环节  1 精选优质教材。教材乃教学之本,教材选取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在教材选用上要注意三点:第一,适用性。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求要,甄选“取材合适、深浅适宜、分量恰当、案例典型、形式新颖、体现规律、体系完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