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ID:23022139

大小:5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2

《六国论》教案 _第1页
《六国论》教案 _第2页
《六国论》教案 _第3页
《六国论》教案 _第4页
《六国论》教案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教案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六国论》教案[《六国论》教案]《六国论》教案1.学习运用分论点,并举例论证的方法,领略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六国论》教案。2.理解:弊、率、完、患、暴、判、速、再、数等词语的意义。归纳:得、非、或、相、势等多义词的义项,了解使动用法。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发现问题1.作者简介:苏洵(1009-1066),字明允,四川眉山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成就显著。欧阳修指出:苏洵之文“博辩宏伟”。曾巩认为:苏洵之文“其雄壮俊伟,若决江河而下也;其辉光明白,若引星辰而上也”。三人(三苏)之文章,盛传于世。得

2、而读之者,皆为之惊,或叹不可及,或慕而效之。自京师至于海隅障徼,学士大夫,莫不人知其名,家有其书。(选自《苏明允哀词》)2.导语设计:“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李世民(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本文是如何以史为镜的?3.介绍背景,了解写作意图。借古讽今,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正音:赂(lu)率(shuai,全都,一概)暴(pu,暴露)厥(jue,他的)洎(ji,及、到)为(wei,治理)国者无使为(wei,被)积威之所劫5

3、.一、二段中重要词句(1)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六国互()丧,率()赂秦也(3)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秦以()攻取之外(5)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6)思厥()先祖()/父()(7)暴秦之欲无厌()(8)至于()颠覆,理固()宜()然(9)此言得()之()[附]:秦灭韩:前230年灭魏:前225年灭楚:前223年灭燕:前222年灭赵:前222年灭齐:前221年圈定问题,有备而来课堂互动,合作研讨1.研习第一段: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2问:从几个方面说明

4、这一中心论点的?明确:A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B不赂者以赂者丧。3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4、背诵第一自然段。5.研习第二段。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6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明确:A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B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7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课后练习或预习8.布置作业:1、

5、熟读、背诵全文。2、预习三、四、五段。第二课时目标导学,明确要求教学重点:研习第三、四、五段,小结课文特色,完成练习,教案《《六国论》教案》(..)。课前预习,发现问题1.读第三段。A.重要词句:(1)迁灭:古代灭掉一个国家,要迁走该国的传国重器,如武王灭商,迁九鼎于洛邑。迁灭即灭亡。下文的“革灭”,革是除旧,也是灭亡的意思。(2)义()不赂秦(2)斯用兵之效()也(3)至丹以荆卿()为计(4)始速()祸焉(5)向()使()三国名爱其地(6)胜负之数(),存亡之理()(7)当()与秦相较(抗衡),或未易量()B.(1)提问:找出段中

6、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2)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齐读本段。2.研习第四段,齐读

7、。A.重要词句(1)并力西向(进军),则吾恐秦人食之(结构助词,无实义)不得下咽也。(2)为(治理)国者无(不要)使(让自己)为(被)积威之所劫(胁迫、挟持)哉。B.提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明确: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有如此之势”——承上启下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

8、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