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

《六国论》教案

ID:19452936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六国论》教案_第1页
《六国论》教案_第2页
《六国论》教案_第3页
《六国论》教案_第4页
《六国论》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六国论》教案《六国论》教案《六国论》教案  同学们,今天,在你们阅读著名的《六国论》(苏洵)的时候,是否感慨作者深沉的忧国情怀?是否感悟出作者借古讽今的良苦用心?是否感叹作者无懈可击的论证结构?是否感受到作者生动简洁的古文魅力?  文言文经常会有一些特殊的字词和文言现象,或许这些给大家的阅读带来了障碍。幸运的是我们身边的《阳光课堂》能提供及时的帮助。其中“知识整合”部分更能让大家清晰地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  在两千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战国七雄参与激烈的角逐,最后却是秦国一枝独秀,脱颖而出,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度。其中奥秘,后人众说纷纭。仅

2、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文学史历来以“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来高赞苏氏三人,那么就请大家放慢脚步,慢慢欣赏另一篇关于分析六国灭亡原因的佳作——苏辙的《六国论》。  六国论  〔宋〕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

3、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

4、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显然,苏氏父子的观点截然不同,或许苏洵的观点尚需商榷,然而作者用意不在此,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能重蹈了六国的覆辙,不要用贿

5、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要抵抗。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会永留青史,他的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会惊醒世俗。明代何仲默说过:“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可是不幸的是北宋的命运为苏洵所言中:就在苏洵死后六十年,终于发生了“靖康之变”(1126年),北宋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客死异国他乡。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历史是

6、一面明亮的镜子,常常照出丑陋才能有挽救的希望。而不知回望历史,不懂吸取教训,只会重蹈覆辙。所以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同学们,我们现在生活在安宁祥和的年代,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多年。当时间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不断延伸开去,许多人已经忘记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伤痕。可历史的悲剧往往会惊人的相似。所以,可怕的不是那段血写的历史,可怕的是那不堪回首的历史再重演。  还记得吗?  160年前,闭关自守的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列强的大炮卑躬屈膝,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大好江山,任侵略者随意践踏,泱泱大国,支离破碎。  1931年9月18日,日本

7、军国主义用罪恶的双手在中国大地上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进入了漫长的八年抗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知道吗?我们的民族饮下的是一杯杯落后的苦酒。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国耻,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为国家的更加强盛而奋斗。  愿北宋重蹈覆辙的故事永远成为故事!  【阅读延伸】  “名二子说”  苏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

8、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赏析】  本文非常有趣味,是论说苏洵给两个儿子取名的原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