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5705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2
《论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高职教学的课程体系 高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数学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教学习惯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各方面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改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高职数学的教学效果,真正做到为专业服务,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意识 数学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脱节严重,做不到为专业服务。很多教师自身思想上不具备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即使在教学中提及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引例也仅仅是教材中现成的例子
2、,并没有结合课堂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其系统地再加工改造,而是直接引用,或者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听得云里雾里,试图将所学知识点与专业结合又无从下手。此外,目前在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数学教师隶属于基础教学部,不属于某个教学系部,这就造成数学教师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渠道有限,数学教学进度及内容无法配合专业教学,无法有效为其提供专业教学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2.教学理念偏重逻辑思维 就目前高职教育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从中考到高考,数学教学的题型中心论教育教学观无论是在教师还是在学生的意
3、识中都已深深扎根。高职数学教师基本毕业于本科院校数学系,在他们的教学理念中,不同程度地沿袭着数学学科从公理系统出发,用逻辑方法演绎知识体系,多年的专业学习培养了他们强调逻辑上的严密性,符号形式下的高度抽象性,推理论证的严谨性等特征。这种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数学学习观和数学观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相符,误解了高职教育设置数学课程的目的、意义和价值。 3.教学方式落后,信息化教学开展缓慢 在很多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粉笔加黑板,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作为黑板的延伸,艰难晦涩的学习内容加上落后
4、的教学模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难理解了。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也造成了教学设计上的平衡难题,此时如果还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同时处理好基础好的学生学不深入,基础弱的学生提不起兴趣。除此之外,一些老教师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明显低于年轻教师,他们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利用存在畏难情绪。 4.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课堂是当前高职数学教学师生之间交流的主要渠道,点名回答问题是课上的常见互动环节,但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不会主动参与
5、交流。同时随着高职院校的扩招,导致师生比在不断扩大,师资力量相对于学生数量明显不足,而数学作为基础课不适合进行大班授课,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状态,学业上和生活上的沟通自然就少了。 二、从高职数学教师角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想法 1.转变教学理念,明确高职数学教育的目的 高职数学教学应该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来开展,坚持淡化理论,强调应用的高职教育基本理念,本科教育中重视的理论教学并 不适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应该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基础
6、,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选取的问题尽量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主,将概念、定理融于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 2.为专业服务,加强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高职数学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对专业课程改革标准和教学内容的参考,高职数学教育与专业有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除掌握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外还要了解所教学生专业知识与数学的融合点。根据不同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不同,为各专业量身定做专业模块,即根据各专业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定期深入到
7、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中去,与任课教师交流,充分挖掘提炼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选取关联案例联合开展教学。 3.改进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是教学效果的有效保障。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常常觉得学习的内容很抽象,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形动画,把逻辑关系直观化,这样即能形象直观地讲解数学知识点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微积分的极限概念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用正多边形面积近似圆形面积的过程,通过演示使学生体
8、会极限思想,加深对极限概念的理解。 4.坚持研修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专业的发展本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自身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研修学习需要主动性和持续性,尤其是面对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九零后高职学生。目前除了通过参加各地方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方法,高职教师还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时倶进,随时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反思和改造认知结构,以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 5.拓展师生交流渠道,实现互动教学 利用X络化的知识分享平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