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55633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2
《论切糕事件”的政治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切糕事件”的政治学切糕事件”的政治学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切糕事件”的政治学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政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政治动员的广泛性和正常参与的空泛性。国家从社会中夺走了全部权力,政治权力的影响无孔不入,整个社会生活高度政治化,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市民社会淹没于政治国家之中。因此,“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规模的展开,与当时的“全能主义”政治和人的独立性丧失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自身独立性的丧失,在人摘要:湖南省岳阳市发生的一件普通的法律案件事件,被社会舆论冠以“民族理由”的“帽子’,
2、“切糕事件”背后这种“非理性舆论”现象的出现有其社会根源,与我国当初制定的民族政策有着渊源的联系。 关键词:“切糕事件”“泛政治化”民族政策 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公官方微博“岳阳警事”发布了一则消息,称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平江天岳派出所将凌某刑事拘留,十六名新疆人员财物得到赔偿并被遣返回疆。 消息一出,X络调侃之风便盛行起来,“切糕体”旋即成为X友们争相讨论的热点。可就在两日后,新华社的消息却让X络
3、的调侃之风渐渐平息下来,岳阳市警方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表示,16名新疆籍商贩的补偿,包括玛仁糖(切糕的新疆原名)的成本费用,器材损失费,误工费,返程费和营养费共计15.2万元的损失已由平江县人民政府先行垫付。调侃之风的平息,不代表着公共对于此次事件关注度的降低。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舆论对于岳阳警方处理理由时的做法表达种种非议。总览X络和各大媒体的态度,基本上围绕在法制层面的探讨,法律公正理由和程序正义理由再一次成为了重中之重。与以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件评论不同的是,非理性的X民将岳阳警方处理方式的不合理拔高到了极端的民族矛盾、民族差
4、异高度,而且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形是,如此言论表达受到了众多X民的争相追捧。由此看出,目前中国X络参与机制的缺陷在这里暴露无遗,至少说明,在现今中国,社会中的一些偶发事件依然被赋予了广泛的政治色彩,“很多人在政治过敏症的状态下,把本来与政治毫不相关的领域或有些联系的言论、行为都人为地引入政治生活中,以政治的逻辑和框架包涵社会现象”。[1]为何一个普通的社会治安事件会演变成X络暴力的源泉,会被许多的X友拔高到民族对立的高度?这值得大家反思与探究。切糕事件”的政治学由.收集,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 1、中国社会的“泛政治化” 社会的泛政治化
5、并不是通常作用上的政治社会化,而是一种政治生活的非理性行为,它独立于正常的政治社会化之外,是一种政治泛化的表现,体现在国家、集体和个人行为的非理性化,它试图将种种非政治领域的理由政治化,牵强附会地硬套在政治的语境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俨然成为人们衡量一切的标尺,在实践中,站在政治的高度判断一切理由的是非曲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政治挂帅”不仅仅出现在需它指引的地方。中国的“泛政治化”又有着本身的矛盾,一方面,作为执政党的政治话语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在建国的很长一段时期内被教条化、工具化;另一方面,中国历史具有长时
6、间的专制主义色彩,“权威主义政治导致对政治权力的无限尊崇和自觉服从,对政治利害关系的高度关注和过分敏感”。[2]两者在政治目标上完全相反,却在建国后的实践生活中迅速结合。从此,“政治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具有无限的扩张性,政治成了万能的东西。”[3]政治全面侵入社会的最终结果就是对政治权力的异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失去到了自身的独立性,特别是人的独立性的丧失。华裔政治学家邹谠先生用“全能主义”一词来描述20世纪中国政治的特征,它的特征就在于:党和国家的一体性和政治中心的一元性、政治权力的无限性和高效性、政治动员的广泛性和正常参与的空泛性[
7、4]。国家从社会中夺走了全部权力,政治权力的影响无孔不入,整个社会生活高度政治化,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市民社会淹没于政治国家之中。[5]因此,“文化大革命”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规模的展开,与当时的“全能主义”政治和人的独立性丧失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自身独立性的丧失,在人们大脑中形成的思维惯性一直延续至今。尽管“文革”早已逝去在历史的长河中,但是“政治,对于中国人来说,又是一个十分晦涩的字眼,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6] 文革远去近40年,但是“泛政治化”的遗毒在社会中随处可见,政治运动所导致的政治文化的滞后性在现代显得很
8、明显。政治文化的滞后性主要指的是社会意识落后于社会存在。列宁在谈论俄国农民时,对这种滞后性作了生动的描述:“谁在农村呆过,谁就知道三十年前农村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老年人,他们说,‘在农奴制度下要好些,规矩多,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