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

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

ID:22914240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01

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_第1页
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_第2页
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_第3页
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_第4页
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德育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提高德育实效性,需要对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重新审视。就词源本身和现实德育理由来考察,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均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二分”,这是导致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因素。德育原本就存在于各学科之中,学科教学应将德育“体现”出来,而不是“渗透”或“融入”进去。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德育渗

2、透;德育融入;德育体现  简介刘慧,首都师范大学儿童生命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泽龙,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德育实效性理由一直是教育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要解决德育实效性理由,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关系的定位与理解,需要重新审视。  一、对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的理性审视  目前,德育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主要表述为“渗透”或“融入”。“渗透”与“融入”的本意何在?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理由有哪些呢?  (一)“渗透”与“融入”意在两物

3、之交融  “渗透”一词产生于近现代,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出现。古代一般都将“渗”和“漉”连在一起表达意思。《说文》曰:“渗,下漉也。”[1]370“渗”指液体向下滴流。而“透”作为动词,有两层意思:一是取跳跃之意。《说文新附》曰:“透,跳也。”[1]347二是取穿过、透过之意。《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中有“渐渐透出”,这里“透”即为渐渐穿过的意思。《汉语大辞典》中“渗透”被解释为: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从某一方面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科技上,将“渗透”定义为:当利用半透膜把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隔开时,浓度较低的

4、溶液中的溶剂(如水)自动地透过半透膜流向浓度较高的溶液,直到化学位平衡为止的现象。它强调的是不同的物体交融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见,“渗”是指某一事物从一个区域范围向另外一个区域范围慢慢进入,而在此之前,后面的区域范围并没有这一事物。“透”是指某一事物穿过或跳过一个区域范围进入另一区域范围。“渗”“透”意思接近,两者连在一起使用,意在强调两种不同事物通过运动而交融。  从词源上来看,按照《说文》的解释,“融”本义为冰雪等化为水(如“消融”),引申指蒸汽升腾。“融”又引申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

5、,如“水乳交融”。[1]629“入”本义为进来、进去之意。《说文》曰:入,内也。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融入”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词意是融合,混入、混合。一是指有形物质的彼此融合,或者一种物质融入另一种物质。二是指非物质形态的融合,如一个人或群组从思想上和形式上融入了另一个群组,成为一个更大的群组。在用于人的范畴时,更多的是指精神层级的融合和接纳。由此来看,“融”本身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同一事物不同形态之间的变化,二是指不同事物合为一体。而“融入”一词的基本涵义则完全倾向于后者,即有形的或无形的两者的

6、融合和彼此接纳。  (二)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将德育与学科教学“二分”  将“渗透”与德育相连,形成了“德育渗透”之说。对德育渗透的界定,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如“所谓渗透性,是相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面灌输而言的,是指结合教学、管理等业务工作一道进行并贯穿和渗透其中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途径和原则”[2],如“德育渗透是指将德育目标通过各种途径,依据德育与其它领域的联系,运用各种手段与措施以不易察觉、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德育内容缓慢地传递给学生的过程”[3],等等。据此理解,德育和学科

7、教学是两种不同的事物,渗透是德育进入学科教学原则、方式、途径。  德育融入是另一种对德育与学科教学关系的理解。如,高校学科德育渗透要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要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要把德育过程融入教学过程学科德育:“渗透”“融入”还是“体现”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论文的.zbjy.提供,.,要把德育策略融入教学策略,要把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中去[4]。在中小学,德育融入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最具代表性的比喻是“盐说”,即将德育与学科教学视为“盐与汤”的关系,将德育比喻成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盐,将

8、学科教学比喻成汤。在日常生活中,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但不能单独使用,融在汤菜中,方显汤菜之美味、盐之价值。由此来启迪教师,要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中,这样教学才有作用。“德育是盐,教学为汤”这一比喻还是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看成了两件事。  由此可见,无论是德育渗透,还是德育融入,都是将德育与学科教学看成两件事,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德育并不在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本身也没有德育之意。德育渗透与德育融入的实质是德育与学科教学的“二分”。  (三)德育与学科教学“二分”之危害  德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