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07185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对于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对于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导读: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从而明确法院对当事人举证行为的指导。 不难看出,该规定既没有规定法官指导举证的方式和程序,也没有规定法官不履行该义务时的法律后果。由此可知,该规定仅具有倡导性而无强制性。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应当对法官的举证释明权进行进一步的强化与细化,使其在实践中具有可操【摘要】为了追求实体公正,我国司法实践中长期适用证据随时提出主义,但该制度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举证时限与逾
2、期举证法律后果制度的设置,使我国由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迈了一大步,而逾期举证导致证据失权的规定,在实践中又产生了许多理由。本文通过对我国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相关制度的介绍,对我国该制度的规定提出相应的完善倡议。 【关键词】逾期举证;举证时限;证据失权 一、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的概述 举证时限制度,是指负有举证论我国民事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由..收集整理提供,如需论文可联系我们.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和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诉讼主张的相应证据,逾期不举证则承担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的一项民事
3、诉讼制度。i举证时限制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举证时限。二是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从对举证时限制度的含义当中,我们可以得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是举证时限制度的内容之一,两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举证时限的落实是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前提,而逾期举证法律后果为举证时限的实现提供保障,两者相互辅助,密不可分。 二、建立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必要性 (一)是由程序的稳定性决定的。举证时限制度的设置符合程序稳定性的要求。设立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证程序的稳定性,通过限定举证的期间来杜绝或减少程序的重新启动,避开因随时举证而带来
4、的理由。根据程序稳定性的要求,在诉讼过程中,法官和当事人一旦按照相关规则做出一定诉讼行为,则他们都将会受到该行为的约束,而不能任意地将其推翻。 (二)提高诉讼效率的需要。从理论上说,诉讼效率强调的是尽可能地快速地解决纠纷、多解决纠纷,尽可能地节省和充分利用各种诉讼资源。ii如果在司法实践中,放纵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使本可一次便可得到解决的案件反复开庭审理,这对法院而言无疑是在耗费国家司法资源。通过设置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对故意拖延诉讼进行制裁,将会有效提高法庭审判的效率,节约当事人和法院的诉讼成本。
5、(三)维护程序公正的必定要求。程序公正是指审判者在审判过程中主观上对各冲突主体一视同仁,对各种审判要素合理分配,客观上严格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和精神办案。iii在诉讼程序上,如果不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进行限制,则必定会导致当事人滥用权利,这将冲击司法的公正性。因此有必要对当事人的相关权利进行限制。 三、我国有关逾期举证法律后果的立法目前状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次在司法解释中确立了举证时限制度,并明确了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iv该规定标志着我国由
6、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进行转变,并将证据失权作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同时《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六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逾期举证的当事人要承担相关诉讼费用。而《证据的若干规定》并没有将逾期提出的证据全部排除,而是设置了例外情形:一是,失权的后果不适用于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证据;二是,当事人提出的“新的证据”也排除在失权之外。 但是证据失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的运用并不是非常理想。同时,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的配套制度也不完善,从而导致证据失权制度的适用存在障碍,如我国并未实施强制答辩制度v。虽然《证据
7、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二条对被告的答辩理由也进行了相应的规定vi,但是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规定被告不履行答辩的法律后果,从而使答辩制度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与实施。我国《证据的若干规定》虽然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但却没有规定与之相配套的强制答辩制度,造成严格适用证据失权的法律后果过于苛刻。 面对该理由,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对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其第六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
8、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对比《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仍然强调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但2012年《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作了比较宽泛的规定,即当事人逾期举证并不必定导致证据失权,法院对此可根据不同的情形享有自由裁量权。2012年《民事诉讼法》降低了逾期举证的当事人证据失权的风险。正如张卫平教授所说的:“本次民事诉讼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