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03411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1
《关于学校应对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学校应对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导读:这是一篇关于学校应对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的论文,对正在写家长和学生的毕业生有参考意义。谢风晋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许集学,湖北荆门448154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识码:A:10027661(2015)13002002青少年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家庭教育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代替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虽然部分农村家庭能够把握家庭教育的主流方向,比较注重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但是,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与现
2、实状况来看,目前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一定的差距家庭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等方面还存许多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农村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培养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人.此,家庭教育中存的问题不容忽视.一、家庭教育存的问题及原1.教育责任5:2的认识较为严重农村学生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能较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农村家庭只占15%,85%的农村家庭认为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以了,而教育的责任老师、学校.有的家长和监护人甚至说:孩子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还操什心?这种教育理
3、念与思想认识,大大增加了学校对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难度.更有一部分父母或监护人教育理念差,认为只要吃喝行,儿孙自有儿孙福,认为只要能挣钱,读书也没什用,不读书照样以赚钱,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这些观念势必影响孩子,产生学习无用的情绪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中,由于学校单方施教,往往收效甚微.2.学生家庭管理出现盲区由于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后,留守儿童不断增多,这些学生的监护权一般都移交给了祖辈或亲朋.父母不身边,年迈的祖父辈或其他监护人文化水平不高,既没有教育的精力,也缺乏教育的艺术.而有的亲戚和朋友的责任心更差,许多只是口头
4、应承而,形成这部分学生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这些学生出现许多问题.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X,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一起,逐步沾染上、看录像、偷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不少家庭的老人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果只有父母一方家,要承担有家务和田间劳作,也无法顾及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部分父母外出打工从事非法活动,影响子女健康发展,这部分家长对此心里虽然非常清楚,但他们没有对孩子作任何掩饰,反而认为这是生财的一条捷径更有甚者,每当寒暑假来临时,把孩子接到务工的城市去,让孩子耳濡目染一些非法行为,甚至
5、让孩子直接成为自的帮手,做着一些违法违纪的事情,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不良影响.3.5+20现象尤为严重由于家庭内部成员间、家庭与学校间对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观念、立场不统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宠溺和父母的管教往往形成对立局面,有的家庭父亲和母亲有时教育思想也不统一,有的家庭是双亲中收入高的一方只管赚钱或社会地位高的一方忙于事业,而把教育孩子的事完全交给另一方,这样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孩子的无适从或盲从一方.大多数家长又缺乏与学校的沟通,即使与老师交流,也仅仅是局限于学业上.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很地衔接,双休日或节假日
6、这段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里,家庭管本篇关于学校应对农村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经典选题不,学校管不到,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有时学校5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常常被2天的家庭教育化为乌有,形成了现今特色的5+2=0现象.4.严人宽现象严重农村家长由于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对子女期望高,由此产生爱甚求切的教育心理.但具体方法上又无适从,常说这孩子,真拿他没办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头脑中的烙印最深,父母的言行、环境的影响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父母的每一次模范行动,对子女来说,胜过千百次空泛的
7、说教.而有些家长根本不注意言传身教,晚上、休息日叫孩子家用心学习,自却邀了一些朋友打牌、搓麻将,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孩子怎能安心学习?农闲时,更有近三分一的家长是家长和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电视机前度过的,有近半数的家长则打扑克、搓麻将,只有极少数的家长看看书报.此时无声胜有声.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人格塑造、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二、学校应对家庭教育缺失的策略学校教育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承担着协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责任.三位一体教育X络的步调一致,教育的合力会增强,教育的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此,学校
8、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1.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办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传播科学教子知识的重要载体.家这篇原创出处:shuoshilunargin-top:5px;margin-right:10px;text-align:center;float:l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