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78463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01
《公共空间利用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共空间利用探析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规划的庭院空间和铁石广场空间的分析评价,得出公共空间在设计时需从人的生活角度出发,不只是追求效果上的或者说是物质上的,在人文生态上要使校园的公共空间得到真正的利用,真正变成一个生态校园。关键词:建筑,生态,公共空间,沈阳建筑大学,利用 对于沈阳建筑大学的校园规划,业内的很多人士给予了好评,独特的方格X规划,以长廊为切入点,结合绿色、生态和气候环境而设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规划,的确在说到这几个方面的时候,此规划无疑是一个十分成功的案例,在全国数百所高等院校中,可以
2、算是独一无二的了。 它采用X格的形式体现一种学科交叉知识互融的设计构思,并且在实际的使用中将这一构思贯彻,虽说X格系统为交通增添了一定的复杂性,不过师生对其的普遍反应还是肯定的。但是如果说建大主教学楼是完美之作的话那么其校园规划中的公共空间,在我看来恐怕就是美中不足。一、围合庭院的公共空间利用问题 根据之前所提到的设计构思,建筑师将所有的教学系统集中设置,再加上X格围合的9个庭院,整个教学楼占了近1/6的校园面积。通常大学校园由生活区、教学区以及校园区组成,这里的校园区是指整个学校除去生活区建筑和
3、教学区建筑所剩下的部分,它可以是道路系统、配套设施、校园景观绿化等等,而大学校园最突出的特点亦在于此,无论学校建筑好与坏,它只是大学校园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人的生活,在大学中学生需要的是互相交流,有更大的、更自由的公共空间。只有真正走在校园里才能感受这个校园这所大学:小路上发生的故事,池边留下的回忆,树上刻下的誓言……实际上沈建大教学楼巨大的体量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配以相对紧张的校园用地致使最为重要的“校园感”弱化。其中是作为公共空间的9个庭院,完全被封闭起来,利用率是相当的低,虽然意图是创造一个
4、让大家去使用的空间,但完全是脱离生活的设计。 校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其有一种认同感,归属感,正如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论述的那样:建立起一种社会结构以及相应的、有不同层次空前的物质结构,形成了从小组团和小空间到较大组团与空间,从较私密的空间到逐渐具有更强公共性的空间的过渡。而在校园中的这9个庭院完全显得太孤立了,缺乏人情味,虽然每个庭院都有一个自己的主题,但是它离开了人的生活。学生是到教学楼去上课,而这一过程完全是由长廊完成的,各个教室都与长廊连接,没有过渡到庭院的空间,对于学生来讲,没有理由去庭
5、院中,因为无事可做,又经常无法到达,只是因平时无聊,或被安排了一些活动,才去。但整个学校的庭院彼此还是独立的,有时一层的门还是关着的,这样,学生在学校的三件事:吃饭,上课和就寝,都有庭院无法联系起来,缺少了这种自发性的活动,社会性的活动就很难形成。 因此,从上述问题中也可看出,正是因为长廊的关系,学生无法接触到室外的庭院变走进了教室,可以说是没有机会进入庭院的空间当中,扬·盖尔指出公共空间中的户外活动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每一种活动类型对于物质环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
6、他还认为被动式接触(仅以视听感受他人)是最广泛的社会性活动,这种低强度的接触是进一步发展其他交往形式的起点,首要的先决条件就是相聚在同一空间。低强度的接触还是一种深化交往的可能方式,能保持业已建立起来的接触机会(促进邻里交往,与同事建立保持友谊),此外还能帮助人们获取有关社会环境的信息。由此可知,人要能接触到你所设计的空间,这样才能引发一系列的活动。 再来看看与此一个相反的问题。二、长廊出入口—铁石广场的空间利用问题 与围合的庭院相比,这里是学生活动的聚集地,但我想规划时尽管考虑这点,但肯定没想到
7、会有这样大的人活动。但或许你会问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个广场上,怎么不把活动放在庭院中去,这样利用率也会高些。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看一下总体规划图就一目了然了,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所起的作用。 首先它位于长廊的端口,在这是学生上课和下课的必经之地。其次,广场的东面便是宿舍区,显然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再次,和长廊紧邻的是商业街,这是学生吃饭经常去的地,在这里举办任何活动,要想没人注意到都很难。所以说,一切不在人的问题,只要设计出让人接触的公共空间,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更多的接触机会,从而让公共空间有它存在的价值。
8、 这个铁石广场的利用率已经超出了它本身,因为当初规划时,这个广场的面积并不大,而与现在的用途是不合适宜的,很多学生都在抱怨,这个广场设计的太小了,根本不够用。 荷兰建筑师F·范·克林格里(F-vanKlingeren)潜心研究了荷兰德隆登和因德哈文市中心各种城市活动的集结和融汇情况。他发现,这些城市中整体活动水平的发展正是这样一种自我强化过程的结果。范·克林格里用一个公式总结了他的城市生活经验:“一加一至少等于三”。 其实,这里的校园也正是如此,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