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05061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31
《亲子互动 和谐共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亲子互动和谐共进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519000张夏生摘要:根据《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宗旨和提高育人实效的培养性原则,引导学生家长有效运用《当代家长》丛书中的新理念,在平等、和谐的前提下,实现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心灵沟通,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提高初中学生家长的育人实效性。关键词:培养性原则亲子互动和谐共进实效性序曲:为国教子,以德育人2004年10月25日,全国妇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广电总局、中国关工委关于在全国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
2、传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要求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双合格”活动的主题是“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双合格”活动以家庭道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家长素质、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家庭环境为目标,以面向基层、服务家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为原则,以自主参与、自我教育、亲子互动、共同提高为特征,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和表彰活动,促进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在中央教育科学研
3、究所德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广东省珠海市第七中学子课题“提高初中学生家长育人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组,积极贯彻上述主题和原则。在上述课题开题报告会上,笔者向热情参会的初一、初二年级720位学生家长讲解了提高育人实效的培养性原则:1.培养孩子爱祖国的高尚情操;2.培养孩子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3.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好品质,以身作则,当好孩子的榜样;4.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5.培养孩子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6.培养孩子自信的性
4、格。除此以外,家长还应重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想像力、乐观稳定的情绪、开朗坦诚的性格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这将会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将来复杂的社会,成为社会所需的优秀人才。笔者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譬如在珠海沿河路林伟民石雕像前高歌一曲:一生一世学做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打开手中的书,点亮信念的灯。中华的美德,中华的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堂堂正正的人。一、亲子关系的三大困惑孩子到了初中,进入了青春发育的快速期,他们独立活动能力增强,
5、社会活动范围扩大,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一时期,如同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孩子在思想和学习上开始分化。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孩子和家长重新调整关系的时期。调整好了,家长就可以继续保持教育的主动权;如果调整不好,把关系搞僵了,就会丧失教育的主动权。目前,大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无法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进行适时的教育,最终导致教育观念滞后,认识模糊,并出现了教育行为不当的现象。这也正是许多家长深感困惑的。笔者的前
6、期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家长最困惑的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面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等。二、了解亲子双方的心声是提高育人实效的前提笔者针对上述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困惑,把当前教育界、心理学界蓬勃兴起的元认知理论和实践研究渗透到家庭教育中,即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学生对自己成长历程的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笔者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以尊重、支持、引导、快乐的理念,制作了两份亲子关系问卷,一份学生答,一份家长答,参与“提高初中学生家长育人实效研究”的初一、初二年级72
7、0位学生和720位家长认真完成了问卷。下列是笔者的统计结果:(一)开题前学生答卷统计结果序号问题及其选项男生选择所占比例女生选择所占比例1孩子最崇敬的人父母、亲人科学家伟人教师体育明星英雄模范文艺明星其他34%16%15%8%8%7%7%企业家7%28%5%19%4%9%12%21%医生2%2影响孩子最大的人父母、亲人教师同学科学家文艺明星英雄模范体育明星伟人60%16%7%7%7%3%2%0%68%11%9%2%2%4%4%2%3孩子最希望父母亲关心他(她)什么?情绪、感受需要学习成绩爱好交友53%18%15%
8、15%0%65%19%9%4%4%4父母亲是否尊重孩子?较尊重50%61.4%尊重不尊重43.5%6.5%33.3%5.3%5父母亲是否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有时交流经常交流很少交流52%30%18%51%26%23%6孩子是否与父亲分享自己的感受有时很少没有经常孩子是否与母亲分享自己的感受有时经常很少没有37%34%14.5%14.5%50%21%22.6%6.4%33.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