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80315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编译在新闻报道翻译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编译在新闻报道翻译中的运用 新闻编译是以新闻文本为载体,由特定的人员“将原语文化信息转换成译语文化信息以满足读者特定需求,从而实现不同文化意识形态之间的传递”。[1]编译包括两个部分,编辑和翻译。首先译者对素材进行重组,然后再进行翻译。 以下以关于和田农业发展的一段文字为例,具体分析编译在新闻报道汉译英的体现: 一、顺序调整 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式的,反映在该报道中是先从国家政策谈起,例如在该报道中,首先是“农业结构调整”“菜篮子”“米袋子”等一些国家政策中的术语。而西方的思维是直线式的,反映在语言上是直入主题,直截了当地提出该报道的要害。因此,在英译中,应该对前
2、后语篇进行调整。在关于和田农业报道中,最吸引受众的是和田农业所取得的成就,即“近年来,和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生产和特色林果业,实施富民工程……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编译时应该先对原有的新闻进行调整,把这些最主要的要素放在最前面。中英文顺序上的调整可以增加原文的可读性,对于好奇心理较重的英文读者来说更具吸引力。 二、删减 在新闻翻译中,由于中英之间的文化,读者审美情操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译者在翻译时,首先应该鉴定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对于无效信息进行大胆删除,但是这并不等于对新闻的内容随意删除。删减发生的前提是英汉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汉语中,意识形态的话语
3、较多,例如在该新闻中,第一段中的“产业结构调整”“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等和最后一段的“和田地区通过大力发展粮食、蔬菜生产和特色林果业,实施富民工程”都属于意识形态话语,而且在内容上多有重复。因此在翻译时,对最后一段的涉及意识形态的话进行删除不译。 另外在翻译中,对新闻报道的细节采访是否应该翻译,主要是根据报道出现的形式。在此报道中“这里是和田市拉斯奎镇阿瓦提村农民吾不力?卡斯木的蔬菜大棚,近几年,他种菜发了财。今年,他的4亩大棚蔬菜长势良好。”“根据现在的市场价格,我的三座蔬菜大棚,今年可以收入3万元。”这些都属于细节采访和报道。因此在翻译时,根据其出现的媒介
4、选择是否需要翻译。如果此报道是在电视中出现,对细节采访画面的出现,是对原有数据的更进一步说明,因此需要翻译。而此报道如果是在报纸中,则选择删除不译。首先报纸的篇幅有限,翻译人员需要进行语言上的精简,此处细节采访不属于关键信息。其次和电视报道相比,报纸缺少画面感。如果按照原文进行翻译,会使目的语读者感觉很困惑,无法理解报道内容。 三、改动 根据目的论,“译者可以选择有利于实现翻译要求和目的的内容并采取有益于实现其目的的表达方式来生成译文文本”。[1]在翻译新闻报道时,以原文本分析为基础的改动是对直译等忠实原文翻译方法的有效和必要的补充,是实现译文交际目的的必要手段。
5、 例1:全地区林果业面积已达150万亩,先后建成“千里葡萄长廊”、“万亩石榴园”、“万亩核桃基地”等,基本实现人均一亩果,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译文:Thetotalareaoforchardshasreached1.5millionacres,basesofgrape,pomegranateandershavedramaticallyincreased. 在汉语新闻的报道中,更倾向于使用抽象化大词,表示数量之多。如此新闻“千里葡萄长廊”、“万亩石榴园”、“万亩核桃基地”中的“千里”“万亩”都属于此类词语。而在英语中,如果想强调数量之多,一般会出现精确的数字,
6、让人一目了然,而不会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想象到底有多大,数量有多少。因此,在本句翻译时,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按照汉语的原文进行全译,就会使文章读起来生硬,让读者难以理解其中的汉语。在翻译词句时,考虑到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传播信息,笔者采用了编译中的“删减”和“改动”等方法,改编为“先后建成了葡萄,石榴,核桃等基地。 例2:坚持发展设施农业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发展粮食生产充实群众的“米袋子”;发展优质林果业添装农民的“钱袋子”。 译文;Intheprocessofagriculturalstructureadjustment,thegovernmentinHotanpr
7、efecturesticktodevelopprotectedagriculture,improvegrainoutputandexpandhigh-qualityfruitproduction,soastoenrichcitizen’sfoodsuppliesandincreasefarmer’sines. 此句中包含三个文化负载词,分别是“菜篮子”“米袋子”“钱袋子”,这些词都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菜篮子工程”是1988年农业部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使百姓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多年来,我国坚持“米袋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