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98179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1
《未足月胎膜早破99例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未足月胎膜早破99例临床分析陈敏红李云秀柏智杨茗纪艳洁(通讯作者)(东莞市塘厦医院产科广东东莞523721)【摘要】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易发因素、分娩方式、处理、妊娠结局及预防。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0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孕妇99例,其中孕28〜33+6周为实验组A,孕34〜36+6周为实验组B,孕37周以上胎膜早破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导致pPROM易发因素中以不明原因、头盆不称、生殖道炎症为主;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孕37周以上产妇剖宫产比率比较无统计学
2、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头盆不称和生殖道炎症等关系密切,但大部分患者原因不明,胎膜早破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的选择应根据胎儿所处的危险性大小来决定。【关键词】未足月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早产儿结局【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096-02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5%[1].国内报道所有妊娠中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约为3%〜4%,约占整个早产的1/3。为进一步探讨其妊娠情况,现将我院pPROM产妇99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0
3、1月〜2012年12月住院分娩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9例,年龄19〜39岁,中位年龄28岁;经产妇19例,其余为初产妇;孕28〜36+6周,其中孕28〜33+6周28例,为实验组A。孕34〜36+6周71例,为实验组B,破膜后24小时分娩的55例,24〜48h分娩的30例,>48小时分娩的14例。孕37周以上胎膜早破的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SB与对照组孕产次与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表1不同孕周pPROM产妇孕产次、年龄比较('X±S)1.2方法1.2.1胎膜早破的一般处理措施:因胎膜早破住院的孕妇行臀高位、左侧卧位,间断
4、吸氧至胎儿娩出,无菌条件下行阴道内诊检查,每天消毒外阴2次。破膜吋间大于12小时者予以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体温、胎心、羊水性状。1.2.1.1实验组A:孕28〜33+6周,由于孕周小合并早产,围产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比较高,为改善围产儿预后,对孕周小于34周的孕妇宜米取期待治疗[2】。所以在排除感染、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后,给予促胎肺成熟及抑制宫缩治疗,使孕周尽可能延长;有宫内感染征象、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者,根据宫颈成熟度、头盆评分、胎儿宫内情况及孕妇及家属要求选择阴道试产或剖宫产终止妊娠。1.2.1.2实验组B:孕34〜36+6周,在排除
5、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感染及有明显手术指征后,对头盆评分无明显异常者,观察24小时,无产程发动者行缩宫素静滴引产。有宫内感染、胎儿窘迫、羊水过少等及时终止妊娠,已临产iL产道无异常者可经阴道分娩,有产科指征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2.1.3对照组:孕周大于等于37周者,具体处理方法同实验组B。1.3统计学方法釆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导致pPROM的相关因素,比较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2.1发生pPROM的相关因素未足月胎
6、膜早破99例孕妇中,头盆不称12例(12%),明道炎9例(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9例(9%),双胎8例(8%),早产流产史2例(2%),原因不明59例(59%)。对照组胎膜早破60例孕妇中,头盆不称4例(6.7%),阴道炎2例(3.3%),早产流产史1例(1.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例(3.3%),原因不明51例(85%)。2.2分娩方式未足月胎膜早破99例产妇中,阴道分娩61例,剖宫产38例(其中实验组A阴道分娩28例,实验组B阴道分娩71例,实验组A剖宫产15例,实验组B剖宫产23例)。剖宫产分娩的38例中,臀位9例,胎儿窘迫3例,双胎7例,妊娠
7、期高血压疾病5例、胎盘早剥1例、社会因素13例。对照组自然分娩44例,剖宫产16例。实验组A、实验组B、对照组剖宫产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3新生儿并发症实验组A新生儿窒息7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2例,坏死性小肠炎1例,围产儿死亡2例,实验组B新生儿窒息3例,围产儿死亡1例。实验组A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感染率、围生儿死亡率高于实验组B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B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o2.4母体入院血常规、C反应蛋白及血红蛋白情况:实验组A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高
8、于实验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B与对照组的比较:中性粒细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