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西医治疗小儿腹泻86例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西医治疗小儿腹泻86例的疗效观朱锐毛善林(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江苏沭阳223600)【摘要】目的:探讨中药贴敷祌阙穴联合丙医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用常规丙药进行治疗(补液、抗感染,口服肠道调节剂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贴敷祌阙穴,对两组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天和7天总有效率为20.93%和93.0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34.88%和100%。结论:中丙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优于单独丙医疗法。【关键词】腹泻;小儿腹泻;中药贴敷祌阙穴;有效率【中图分类号1R442.2【文
2、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07-02小儿腹泻好发于婴幼儿,常见于6月-2岁之间,1岁以内占50%,是由多病原、多因素造成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疾病(1),主要特点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及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治疗得当,效果良好,若治疗不及时并发严重的电解质紊乱时可危及小儿生命。根据病因,可分为自身体质因素,感染因素,消化道功能紊乱三大方面,中医按常证分为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共五类,其中以湿热泻多见。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2)。据有关资料,我国5岁以下儿童
3、腹泻病的年发病率为201%,平均每个儿童每年发病3.5次,其死亡率为0.51%,在全球范围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2大原因(3),仅次于肺炎。在对小儿腹泻的处理方法上,既往多用中药口服,今采用中药贴敷神阙穴联合丙医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与大家分享。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木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儿科病区住院治疗的小儿腹泻病(湿热型)患儿86例,艽均符合湿热泻证候。随机按数字法分为治疗组43例,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l岁,23例,1~2岁,12例,2〜3岁,8例;发热18例;脱水35例,其中轻度脱水28例,中度脱水7例;细菌培养阳性11例;对照组43
4、例,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龄<l岁,24例,1~2岁,10例,2~3岁,9例;发热20例;脱水33例,其中轻度脱水26例,中度脱水7例;细菌培养阳性12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单位: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组别男女<l岁1〜2岁2~3岁发热轻度脱水中度脱水细菌培养阳性(%)治疗组2518231281828711(25.6)对照组2716241092026712(27.9)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王卫平主编的《儿科学》中关于腹泻病的诊断标准(4)。中医辨证标准参照韩新明主编的《
5、中医儿科学》(5),湿热型制定:人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腹痛吋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闹、U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根据大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并给予妈咪爱(韩美药品),蒙脱石散(扬子江药业)口服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药物组成:葛根,黄芩,苍术,马鞭草,茯苓,泽泻,甘草,湿盛水泻加车前子利湿,腹痛加木香,白芍理气,粉碎为细末,过筛100用醋或蜂蜜调成膏状,临用前取适量置于神阙穴,一次性自粘敷贴固
6、定,贴敷10h,1次/d。1.4疗效判定根据全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组织委员会《腹泻病疗效判断标准》的补充建议制定。①显效:3d内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性状成形或转稠,全身症状消失;②有效:3d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大便次数及性状无明显变化,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汁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右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组43例经中西医联合治疗,疗程第3天,显效10例,冇效5例,总有效率34.88%,第7天显效43例,无效0例,总奋效率100%;对照组43例中疗程第3天,显效6例,有
7、效3例,总有效率20.93%,第7天,显效37例,有效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9%,两组疗效冇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表2两组第3、7天临床疗效比较(n%)疗效治疗组(n=43例)对照组(n=43例)d3d7d3d7显效1043637有效5032总有效率(n%)34.88%100%20.93%90.69%3讨论本病属于中医“泄泻”范畴。中医学认为,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责之于感受外邪,内伤乳食以及脾胃虚弱,其中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