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

ID:22769297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_第1页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_第2页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_第3页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_第4页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作者简历:林和生,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硕士,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有《异象》、《完美暴行:现代启示录》、《家园寻踪》、《在人性的麦田深处:凡·高传》、《犹太人卡夫卡》、《“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悲壮的还乡》、《林和生诗集》、《文翁石室》等书,译有《死亡否认》(旧版为《拒斥死亡》)、《丧钟为谁而鸣:生死边缘的沉思录》、《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分析》、《爱的艺术》、《论人的天性》等当代学术名著。通信地址:成都,青羊区,一环路西一段155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邮编:610072)电话:13308010233,028-87028008E

2、-mail:anytuneg@sina.com,lhs.com@163.comQQ:524101289卡夫卡的中国文化情结及其深层心理内涵――卡夫卡对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林和生摘要:犹太人卡夫卡一直深陷于父亲与世界、生存与文学、婚恋与文学等一系列二难困境,他的生命能量基本上消耗在竭力保持平衡和张力的斗争中。卡夫卡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过长期的深入研究,这种研究既源于现代犹太人对异质文化的一般兴趣,也出自卡夫卡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心理需要。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的突出表现,见于他对清代诗人袁枚《寒夜》一诗的“着迷”。《寒夜》一诗包含着生动而丰富的古代中国文化内涵,有可能为卡夫卡

3、提供他所需要的心理图像。他对《寒夜》一诗的“图像学”解读,充分反映了卡夫卡文学斗争的艰巨、微妙和复杂。据此,后人有可能对卡夫卡的牺牲和贡献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关键词:卡夫卡;中国文化情结;袁枚《寒夜》西文现代文学和思想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卡夫卡之谜”,学界多年致力于破译于这一神秘之谜,留下卷帙浩繁的研究文献,以至形成一门炙手可热“卡夫卡学”。可与中国的“红学”相比拟。“卡夫卡之谜”原因既在文学,也在人生。早有人指出:卡夫卡(1883-1924)的文学风格表面看来像是现实主义,“然而通过这现实主义表达出来的,却是一个秘密,或说得更准确些,是一个猜不透的秘密。”H.波里策/著,

4、《卡夫卡研究的问题和疑难》,载: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文学秘密的根源在于人生。卡夫卡生前友人维利·哈斯写道:“卡夫卡的生命是由自我折磨、自我遣责、恐惧、甜蜜和怨毒、牺牲和逃避组成的巨大的漩涡”,俯视这个漩涡,足以令人晕旋。叶廷芳/主编,《卡夫卡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0卷,第442页。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卡夫卡心理深层存在着诸多症结和情结:失眠症,强迫症,神经症,婚恋综合症,患病情结,世界情结和父亲情结即对父亲以及父亲所代表的世界既敬畏,然而无意识又欲反抗甚至征服之的无意识冲动。,文学情结等。一般人多半想不到,在上述

5、症结和情结之外。卡夫卡身上还存在一种特殊的情结:中国文化情结。大约1921年左右,卡夫卡的青年友人雅诺施惊讶地发现,卡夫卡拥有德文本的《论语》、《中庸》、道德经》、《列子》和《南华经》,而且早已进行过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我深入地、长时间地研读过道家学说,只要有译本,我都看了。……这[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国经典]是一个大海,人们很容易在这大海里沉没。在孔子的《论语》里,人们还站在坚实的大地上,但到后来,书里的东西越来越虚无缥缈,不可捉摸。老子的格言是坚硬的核桃,我被它们陶醉了,但是他们的核心对我却仍然紧锁着。我反复读了好多遍。然后我却发现,就像小孩玩彩色玻璃球那样,我让这

6、些格言从一个思想角落滑到另一个思想角落,而丝毫没有前进。通过这些格言玻璃球,我其实只发现了我的思想槽非常浅,无法包容老子的玻璃球。这是令人沮丧的发现,于是我就停止了玻璃球游戏。这些书中,只有一本我算马马虎虎读懂了,这就是《南华经》。《卡夫卡全集》第5卷第454-455页。据雅诺施回忆,卡夫卡当时从桌上拿起庄子的《南华经》翻阅了一会儿过后说:有几段我画了线,比如这儿:“不以生生死,不以死死生,死生有待邪?皆有所一体。”我想,这是一切宗教和人生哲理的根本问题,首要问题。这里重要的问题是把握事物和时间的内在关联,认为自身,深入自己的形成与消亡过程。这里,再下面几行,我画了整整

7、一段。《卡夫卡全集》第5卷第455页。卡夫卡划出的这一段为:“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圣人处物不伤物。”雅诺施表示无法理解如此深奥的哲理,卡夫卡沉吟片刻慢慢说:这是正常的。真理总是深渊。就像在游泳学校那样,人们必须敢于从狭窄的日常生活经验的摇晃的跳板上往下跳,沉到水底,然后为了边笑边呼吸空气,又漂浮到现在显得加倍明亮的事物的表面。《卡夫卡全集》第5卷第456页。雅诺施大概是卡夫卡生前友人中第一人,发现他一直在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后来发现,早在大学时代,卡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