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62328
大小:86.4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1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教育规划纲要》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基石。3.《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4.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5.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
2、平,出名师,育英才。6.为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7.《教育规划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8.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9.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10.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1.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
3、教学能力。1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招生选拔的标准和途径过于单一,以统一的一次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唯一标准,造成的弊端是(C)A.教学水平低B.学生厌学C.一考定终身D.教师职业倦怠2.《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D)A.以学生为主体B以教师为主导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D.育人为本3.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切为了学生担D.创新发展B.学生健康成长C.减轻学生负4.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是(A)A.改革创新B.教师培训C.科学管理
4、D提高质量5.师德教育要以“”为核心,引导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A)A.爱与责任B.严谨笃学C.淡薄名利D.终身学习6.教育公平的重点是(B)①机会公平②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④扶持困难群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7.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是(B)A.全面发展B均衡发展C.能力为重D.德育为先8.《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立德树人,把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D)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民主法制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6.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健康。《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
5、长。率先减负。(A)A.小学生B.初中生C.高中生D.大学生6.《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教师职务(职称)。(A)B.副高级C.中级D.特级教师三、简答题(共3小题,每题10分,计30分)1.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是什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教育规划纲要》要求我们如何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
6、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环境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一、优化校园环境二、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优化人际关系和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使学校育人环境在家庭、社会得到完善体现,保证育人效果。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
7、20分,计40分)1.《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谈谈你对战略主题的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以人为本”和“素质教育”这两个词基本上己经被大众所熟悉,但熟悉和熟知并非等同于真知。“以人为本”的内涵很深刻,而外延又极其丰富。每个人都有对此词有着个性化的理解,要把这个词真正地理解和运用到教育上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关键是“人”是指谁?“本”又为何意?许多人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人们,他们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自己为本和以自己的利益为本。谁都知道上述理解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