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736601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硕士论文资料库-《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中创设对话教学氛围》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硕士论文资料库:《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中创设对话教学氛围》----高中历史教学论文-->硕士论文资料库:《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中创设对话教学氛围》〔摘要〕对话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学,代写论文可以促成师生之间思维的碰撞,知识与能力的互补,情感的融合。本文就高中历史对话教学中创设对话教学氛围、巧设话题、调整对话的思维方式等方面作一些阐述。〔关键词〕教学方法;对话教学;高中历史一、前提:重在氛围和情景的创设1.精心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度高的对话氛围对话教学本质上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对话意味着平等的交流
2、,没有平等、民主与和谐,就没有真正的对话。教师在组织对话教学时,要树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差异,相信他们内在的主体能力,不试图控制和操纵对话;要设身处地地聆听学生心曲,叩问学生意图,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信任和尊重,进而能思想活跃、心情愉悦地参与对话过程,在平等、自由、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充分发表意见,尽情展现个性。2.巧妙设置真实、有趣、启发性强的对话情境教学的有效发生常常凭借、甚至依赖于包含着丰富信息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努力创设最便于对话发生的教学情景,以促使所有学生
3、全身心地沉浸到对话过程中去。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再现真实的现场,或者模拟接近于现实的教学场景,并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对话话题,尽可能设置真实性强的对话情景,以激发学生对话的热情,丰富学生对话的内涵。例如:在“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电视片《大国崛起》“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中相关片段,让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感悟“德意志的诗人们用诗句探寻民族的未来;德意志的音乐家们用音符抒发抗争的激情;德意志的哲学家们用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深刻理解“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4、”,在此基础上开展“为何统一呼声日益强烈”对话。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新奇的辩论场景,组织有趣的历史角色扮演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尽可能创设趣味性强的教学情景,以诱发学生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启动:巧在方式和话题的选择1.因课而异,选择最合理的对话方式对话教学包括双向提问式的师生对话,共同探讨式的生生对话,跨越时空式的生本对话,自主反思式的自我对话等多种方式,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形式的对话。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的具体情景
5、,选用一种最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对话方式,或者综合运用几种对话方式,构建立体交融的对话网络,使对话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讨、研究、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有意义的活动。例如“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中的“文学的繁荣”是第一课,涉及的“文学艺术反映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等理论需要教师的讲解,在师生查阅相关资料后,可以采用师生对话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语)。学生有了这样的文化感悟和知识铺垫
6、,后面的“美术的辉煌”和“音乐和影视艺术”的教学即可采用生生对话的方式完成。2.精心设计,确立最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对话要针对一定的话题,话题确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提炼有价值的话题,为学生搭建便于参与的“对话平台”。确立话题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科学性,话题要紧扣学科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二是思辨性,话题要聚焦问题,具有“板块碰撞”的特征,能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三是启发性,话题要能开启学生的思路,激
7、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四是趣味性,话题可以标新立异、出奇制胜,以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五是开放性,话题不能仅囿于教材,而要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海洋中撷取,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关注社会生活。三、过程:妙在启发与调控的运用1.妙用问题启发和引领对话设问的优与劣,深刻影响学生思考的方向和深度,教师适当运用启发性强的问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对话方向。师生对话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往往能够以问启思,以问激问,以问导向,促成师生双向质疑式的全面对话;
8、生生对话中,教师适时抛出少量问题,或者展示矛盾重重的背景材料(隐性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搭建思维的“脚手架”,激起学生新的思维涟漪和对话高峰,使对话得以拓展和延续;生本对话中,教师根据自己与文本对话的体验,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运用少量具有旁敲侧击、反弹琵琶等作用的设问,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认知中的问题,“顿悟”并重构知识,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学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