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

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

ID:22733788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1

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_第1页
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_第2页
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_第3页
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_第4页
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沈阳市中学地理生本课堂的调查分析----生本教育论文-->绪论1.1问题的提出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以下方面均涉及到学生的发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2、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①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教学方式的改变有明确要求:改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笔者从教己是第八年,就职的学校是沈阳名校。但由于本市的中考科目中不包含地理学科,再加上学校和某些班主任的导向,所以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而学生直升本校高中后,特别是高三学生,缺乏人文素养这一问题逐渐的体现出来。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

3、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在祖国内地、香港、澳门等地100多所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等进行实验,成效显著,获得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吕达(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会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组基础教育学科组成员,编审)评论说:近八年来,我所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给生本教育体系的实验和研究以大力支持,出版了郭思乐教授的专著《教育走向生本》和《教育激扬生命》,以及实验用的教材。我经常到生本教育的实验学校去听课,生动有效的课堂给了我很大鼓舞。事实证明生本教育是对学习者

4、十分有利的教育,它有可能解决我们多年来未能解决的素质教育问题,解决我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困惑的问题。我对生本教育实验和研究所产生的奇迹感到兴奋,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生本教育理念的先进性毋庸质疑,然而沈阳市广大初中地理教师,经历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通识、地理课程标准的解读、地理教材等方面的师资培训,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理解了多少,“以学生为本”的生本课堂的又是如何?概是否把生本教育的理念真正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因此,对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进行调查,不仅要了解现状,还要能够推广生本教育理念,改变沈阳市初中地理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体现,有利于

5、地理课程的实施和学生的终身发展,便提出《沈阳市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现状调查》作为毕业论文题目,进行研究。1.2研究现状1.2.1国外现状卢梭作为伟大的“浪漫自然主义者”,坚持自然性原则,提倡人的天性的自然发展,在对儿童的认识上就是以儿童为中心,认为教育也是儿童的生活本身,关注于儿童经验的获得,更关注于儿童不受限制地发展①。在其名著《爱弥尔》中,卢梭倡导以尊重儿童天性的“发现教学论”,他认为发现是儿童的基本冲动,应通过激发儿童兴趣并教给其发现的方法,并以活动与实物作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与改造”等理念①,其

6、中暗含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并提出以儿童为中心统整课程另外的两大即知识与社会。杜威特别注重对反省性思维的分析,认为一切的思维都存在由起初的混乱状态到最后澄清的,统整的、解决了的状态,提出以好奇心、暗示、整理作为训练反省性思维的要求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并提倡宽容、热J沈、责任感等态度,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提倡活动与设计教学。派纳建议首先应在当前存在中回顾过去,再展望一下未来,并分析现在的情境,进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现在的生活,从而形成宽广的视野和基于具体性而非抽象性的认识。格林非常强调个人及其经历的意义,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自我意识并以此了解生活世界的意义,课程与教学的出发

7、点不在于既定知识结构的传递,而在于师生在互动中理解并创造知识。格林鼓励学习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以反省、批判的眼光分析和理解所获得的经验并发挥主体的意义,同时要意识到个体需要与外界事物及他人有所关联。第二章相关理论基础2.1生本教育理论··························(10)2.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4)2.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6)2.4中国古代传统的“因材施教”理论·················(17)2.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8、···········(18)第三章沈阳市初中地理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