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

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

ID:22701413

大小:5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31

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_第1页
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_第2页
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_第3页
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_第4页
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农民工网络载体素养近况和提升对策探究-->第一章绪论1.1研究缘起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激动人心的网络时代,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网络社会的兴起,被看作是20世纪下半叶最具影响的全球性事件。十多年前,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了“数字化生存”的绚烂图景,今天这个图景正逐步变为现实。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以惊人的速度融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的发展,不仅带来了人类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整体转型与重构,也为个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交往与互动平台。今天人们不出户即可享受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与服务,如:网上信息检

2、索、网上金融交易、网络购物、网络订票、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网络交友、网络论坛、网络音乐、网络电视点播等等。根据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到2011年6月底截止,中国网民已达到4.8_5亿的规模,比2010年底增加了20万人;网民也达到了3.18亿的规模,比2010年底增加1494了万人。农日果按照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提供的数据计算,那么全球每5个网民中,至少有一个是中国人。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与使用,一方面克服了时间、空间及地理边界的限制,让人们可以像享受空气、阳光、水一样享受着数字化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利,另一方面又在不同国家

3、/地区、不同群体之间制造了一条可能难以逾越的数字鸿沟。正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出的:“网络社会创造着平行的通信系统:一方面,那些高收入、高教育(字面上的)、高连接性的人可以获取低成本、高速度的丰富信息;另一方面,那些缺乏连接,被时间、成本、不确定性等门槛因素孤立起来的人只能得到过时的信息。这两个体系中的人们并行生活、相互竞争,显然连接性的优势是无比巨大的。那些早已处十贫困中的人们的问题(低收入、低教育、公共制度的低参与性)更加被人忽视和排斥。”中国规模庞大的2.4亿农民工就处十鸿沟不幸的一边,受限十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水平,们很少有机会

4、参与到以信息、知识、智力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娱乐、培训、购物、求职和社会交往当中。当铁道部推出网络订票时,农民工不得不抱怨他们连买票的资格都没了,因为他们不‘懂互联网,买不起电脑,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学习上网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状况令人堪忧。数字鸿沟产生的富者越富、穷者越穷的马太效应正在加深或恶化已经存在的社会与经济不平等。一直以来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和研究都集中关注大学生、青少年、媒体从业人员、政府官员等社会群体结构中,忽略了人口基数庞大目_网络媒介素养严重缺失的农民工,而农民工不

5、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也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所以提高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关系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可持续进步。因此,在人类社会进入到信息社会、网络社会之际,在充分享受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带来的便利、快捷以及社会进步的同时,必须关注那些被互联网边缘化或隔离化的人群在网络社会的生存状况,把网络媒介素养研究的对象扩展到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上,分析他们网络媒介素养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研究提升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的对策,以期改变农民工的信息弱势地位。让广大农民工共享社会传播资源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各种机遇,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6、,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1.2研究意义21世纪的今天,网络媒介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步改变我们的生活形态和生活方式,网络媒介素养也成为信息时代个人必备的一种素养。数字鸿沟的产生,实质上是网络时代信息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使大量信息更多地流向富裕、有文化阶层,而使相当多的弱势群体沦为信息社会的“落伍者”和“边缘化”群体。因此本文以农民工的网络媒介素养为研究对象,考察和分析农民工群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现实意义。第二章农民工和网络媒介............19-252.1处于数字鸿沟不幸...

7、.........19-202.2网络媒介............20-212.3网络媒介素养............21-232.4农民工网络媒介............23-25第三章研究设计和............25-283.1问卷调查目标............253.2调查内容............253.3调查抽样............25-263.4数据统计............263.5研究假设............26-28第四章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28-504.1调查对象人口特征..

8、..........28-304.2农民工网络媒介使用............30-364.3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36-444.4农民工网络媒介素养............44-4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