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

ID:22678626

大小:5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30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_第1页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_第2页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_第3页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_第4页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二版绪言(1)《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第一版)于2005年5月出版,2006年年初即售罄。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要出第二版,编辑和都始料未及。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增加了一个“绪言”,以帮助读者了解本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论述线索。第一章(“总论”)和第二章增补了较多内容,主要是补充了同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有关的一些论述。增加部分的字数大概在3万左右。其余各章的改动,除补上第一版漏排的个别段落外,未超出文字修饰的范围。应编辑的要求,继续保留了“课堂问答”。为保持演讲录的风格,第二版仍旧没有添加脚注,只在文本中标明引文的

2、出处和页码,但为方便读者进一步研读,在书的最后增加了一个参考书目。同2002年英文教案相比,第二版的“古典理论”部分(特别是从康德到黑格尔)虽经补充仍嫌简略,但由于这一部分将在我对黑格尔的专题研究和著述中进一步展开(其中《美学》研究将在近期出版),同时也考虑到本书篇幅已经偏大,所以决定不再做大幅度的补充。纽约大学东亚系硕士研究生俞亮华校阅了第二版全稿,在很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细致的文字订正、统一工作,并做好了参考书目,在此向她致谢。北大出版社高秀芹女士“舍近求远”,支持把本来很简单的重印变成了复杂的修订,并考虑第一版读者的反应,重做版式,扩大行距,其工作量

3、和成本不下于出一本新书。有这样的责任编辑,不只是一个的福气,更令人对当今中国学术出版的兴旺发达,生出信心和期待。张旭东2006年7月18日于纽约绪言比较的时代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应该先对文化比较作一个方法论意义上的反思。这就是把比较与可比性作为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来,看看什么是比较的前提和可能性条件,为什么要比,比是要比出个什么名堂来,什么是可比的,什么是不可比的。在座的同学们大多是中国文学、比较文学和外国文学专业的,许多同学也对文学批评和文化理论感兴趣。众所周知,比较文学一直是一个定义模糊、常常处在危机状态的学科,虽然世界上各个主要大学都有比较文学系,但

4、好像谁也说不清楚比较文学到底是什么。不过虽然如此,比较文学却仍然方兴未艾,应该说是一门显学,这说明它自有它的存在理由,这个理由或许在今天仍然难以说得明明白白,但它作为需要、作为兴趣领域,仍然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基础。比较文化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热门话题,由此可以一直上溯到五四和晚清,可以说是跟现代性问题一道困扰现代中国人的一个基本问题。今天,全球化所带来的种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和冲击,更把这个问题推到一种紧迫的地步。(fenareboundbytradition,thegreateristhefermentationofmotivations,and

5、thegreaterinconsequencetheiroutinglingtogetherselfandhisposteritytoaparticularplace?itatedsidebyside,soareallthestagesandgenresofmorality,custom,culture.---Suchanageacquiresitssignificancethroughthefactthatinitthevariousdifferentphilosophiesoflife,customs,culturescanbeparedandex

6、periencedsidebyside;e,soeveryculturestillenjoyedonlyalocalizeddomination,sofferingthemselvesforparison:mostofthem—namelyallthoserejectedbythissensibility—itongtheformsandcustomsfohighermoralityinationofthelooralities.Thisistheageofparison!这短短一段话里包含了很多内容,在传统的瓦解、时间和空间的“压缩”、人性动机的骚动

7、,以及种种跨历史、跨地域实践所带来的形式和经验的多样性等问题上,尼采的观察与其他现代性经典作家并没有什么两样。但更为关键的是,尼采挑明了这种形式和经验的多样性、并列性所隐含的“颓废”,即那种令人目不暇接、陷于内心的瘫痪状态的丰富性。尼采的问题是:这种丰富性和多样性有意义吗?它符合一种更高的人性、更高的道德吗?在别人看到现代文明一派歌舞升平的地方,尼采看到的却是一种残酷的生存斗争和人性对自身的追问。如果这种令人眼花缭乱的丰富性的混乱状态不过是一种更高秩序出现的序幕,那么“比较”就必须臣服于一种坚定的道德哲学和无情的政治哲学,而不能满足于种种风格、形式、口

8、味、经验的玩赏、兼得、嫁接、斡旋。最终尼采亮出了他的底牌,把一个颓废的、历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