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44430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小学语文和谐教育之点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语文和谐教育之点滴(贵州省思南县香坝小学贵州思南565100)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和谐社会是社会多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协调。教师要用科学的发展观,让教育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呼吸自由的空气,为培养全面和谐的人而教育,将人格完善作为自己永恒的立足点和终极目的,带学生游到一个极为广阔的世界,提供给学生和谐的潜在环境。 关键词:和谐教育;与人为本;创新素质 :G623.2:B:1672-1578(2012)05-0054-01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学生的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能力与学生的自
2、我表现、自我教育能力有效的结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从而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因此,和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一致的,真正的全面发展必然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发展,就只能是平均发展或片面发展;而和谐发展也必然是全面的,对人没有全面的多方面发展的要求,和谐就无从可言。所以,和谐教育必须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就是追求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具体来讲,实施和谐教育的直接目的,是要了解学生现实的认知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与需要,对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内容
3、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使我们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出的综合性教育影响力量,并适应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实施和谐教育要求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找准学生的发展特点,并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整体设计和安排学校各种教育要素的结构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学校的“教”处于和谐状态中。通过和谐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地发展。所以,持续不断地追求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和谐性,是和谐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和谐教育模式区别于其它教育模式的质的规定性。 和谐教育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实现出发,调控教育场中诸教育要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
4、生发展的规律,进而使“教”与“学”产生共鸣,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教育。 1.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以“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教师一张嘴讲到底”的一种“灌输式”的“听话”的教育。因此,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通过引导、赏识、激励等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其主体意识。常言道“尊其师,则信其道”,师生之间的互敬互爱体现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快乐友爱的享受,充分发扬教学的平等、民主,积极营造一种具有真诚、热爱、理
5、解为特征的课堂气氛,使“学困生”、“问题生”都能平等地自主表达,积极参与,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当新课程改革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机械地接受的那种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充满快乐的思考、感悟的喜悦、彰显个性的多元化评价,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营造出一份和谐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个时候那句流传千古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透射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理论受到批评。如今教师已渐渐成为学生学习时的一种凭借,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作为教师,理应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 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师除了传授
6、某类学科的知识,训练学生某方面的技能技巧外,还应重视课堂的拓展延伸。教师应重视这种能促进学生智慧、道德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成长,像作家营造文学作品氛围那样创设自己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空间和心理氛围,将素质教育延伸到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塑造自己的思维形象。新课程标准下身为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和课堂环境意识,努力去开发,积极去运用,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实践环境。 2.强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学生的发展可持续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之必须。就人的发展来说,卓越的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一个人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和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这样的人能够勇敢地面对挫
7、折和困难,在激烈的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一步步地完善自己。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 对于学校教育,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和谐教育的核心环节。教与学在教育实践中是两种行为、两个过程,又统一于学校连续不断的教育活动之中。“教”与“学”和谐要求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规律要和谐。各种“教”的活动。既要为“学”的活动做准备——整好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准备,如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调动起学生的能动精神与积极态度等;又要为“学”的过程创设良好
8、的外在环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