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43279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30
《小学生自我责任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生自我责任感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第一章引言自我责任感是个体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自我责任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在承担自身发展的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其外在表现有努力学习、注重个人修养、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等。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责任公民”的概念,强调培养青少年自我责任感的重要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着重强调了青少年的责任感问题。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2020年)》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责任感”。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比例越来越大,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对儿童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教育。然而,根据以往的研究,儿童青少年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现状不容乐观。卢家楣(2009a)关于青少年情感素质的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整体情感素质得分为4.51,道德情感得分为4.50,而责任感作为情感素质和道德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得4.16分,说明我国青少年责任感整体水平偏低。结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发现,小学生确实存在一些自我责任感薄弱的问题,比如自己不会照顾自己,连洗红领巾、袜子等都不会;对自己的学习表现也不
3、会在乎;当遇见问题时,不敢面对;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等等。我们无法设想一个不能自我负责的人未来如何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自我责任感高低将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在学校的学业成就、社会交往水平的高低。因此,开展小学生自我责任感研究,编制一个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小学生自我责任感问卷,全方面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挖掘原因所在,探寻影响他们自我责任感水平以及相关因素,从而思考有效提高小学生自我责任感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第二章文献综述1责任感与自我责任感责任感,又称责任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认知,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和相应行为(
4、杨丽珠,2004)。也有学者认为责任感是个体在道德活动中因对自己完成道德任务的情况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的态度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反映个体对承担任务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明确归因,决定道德任务的完成程度以及在没有完成时个体感觉到有过错的程度(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责任感是指社会生活中对自己完成任务、履行责任情况持积极主动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张积家,1998);是对自己分内的事勇于承担并尽力完成的情感(卢家楣,2010);或将其解释作有胜任能力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承受的后果(沈国桢,2001)。………1.2自我责任感自我责任感,是个体对自己在承担自身发展的
5、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朱继磊,2009)。其外在表现有努力学习、注重个人修养、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等。自我责任感的核心是自理、自信、自爱和自强。自理,即自我管理自己;自信即自己相信自己;自爱,即爱惜自己的身体、人格和名誉,自爱是个人责任的基础。自强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使自己不断进取,不断进步。自强是一种不满足现状、不断向上的奋斗精神。在人们履行自我责任的过程中,自强为人们实现自我责任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要求人们为此而做出不懈的努力,它是自理、自信、自爱的升华。自我责任感是责任感中的
6、一部分。有研究者对责任感的结构进行了探讨。认为青少年的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职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王燕,2003)。李洪曾(2002)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把幼儿责任感划分为对己责任、家庭责任、对团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还有人认为责任感由自我责任感、家庭责任感、集体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环境责任感五部分组成(张良才,2006)。总之,无论怎么分类,自我责任感是一切责任感的基础。…………2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的相关影响因素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的水平与学生个体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环境因素有关。从个体因素来看,学生的认知方
7、式和主体能动性对其责任意识的养成、责任感水平有很大影响。正如前苏联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所说“既然我们对现象的社会意义的评价、判断、观点作为一个必要的因素包含在情感之中,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情感渗透着理智的因素”(彼得罗夫斯基,1981)。青少年责任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对责任感概念的认知是第一步。以往的研究还表明,内控型的学生(即相信行为或事情由自己的努力、能力、特质决定)认为自己应当对自己负责。因此,可以从强化学生主体对自身责任意识的认识与把握入手,使学生的角色定位与责任实现问题在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觉责任意识基础上达到有机统一。随着儿童对责任情景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8、,他们的责任行为也相应地增强(姜勇,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