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39397
大小:3.17 MB
页数:64页
时间:2018-10-21
《高教2010版马哲教学课件(第六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思潮,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先声,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与资本主
2、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段:16-17纪世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
3、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这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马克思主义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在19世纪70年代,曾经认为英、美有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义。列宁认为和平过渡只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前后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
4、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列宁立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规律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列宁根据对俄国国内革命形势和国际状况的科学分析,进一步得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1917年11月到1918年春,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8年夏天到1921年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21年3月,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政策时期。新经济政策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
5、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晚年的著作(“政治遗嘱”)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切有价值的东西;进行文化革命,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进行党和国家机构的改革,提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反对官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维护党的团结,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团结。(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28年10月,苏联开始实行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
6、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五年计划,1933年斯大林总结说:由于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经增加到了70%,所以,苏联已经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由于消灭了工商业部门中的资本主义成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经成为工业中的唯一形式;由于击溃了富农阶级,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也成为农业中的稳固的经济基础;集中农望而却步制度消灭了农村中的贫困现象,消灭了失业现象,社会主义在国民经济的一切部门都取得了胜利,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现象。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非常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中,宣布苏联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
7、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从政治方面来看,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等。苏联模式的得失曾经促进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推动过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确保了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的发展,为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中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提高。这种模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8、强有力的物质和人员保障。弊端主要是集中过多,管理过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