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25981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关于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职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的思考:本文首先解读了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的定义,分析其出现心理贫困的五个原因,通过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帮扶与心理辅导有机结合起来,探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解决途径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种资助政策来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解决他们的经济贫困,很多高职院校也建立了以国家生源地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学生贷款、学费减免及成立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这对保证贫困大学生受教育
2、的平等、公正性和社会的稳定以及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解决的同时,他们心理贫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也提出了新的思考。 一、“心理贫困”的定义 “心理贫困”是指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所引起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上的变化。这是一种负性变化,主要突出表现为心理失衡,具体为自卑、多疑、抑郁、孤僻,对周围环境以及社会上的人和事充斥着不满的情绪等,因而使贫困大学生在人格和心理健康上罹患各种心理疾病。 二、出现心理贫困的原因
3、 1、大多数贫困大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受教育的条件相对落后,成长的文化环境相对较差,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素质教育。很多偏僻的乡村学校几乎没有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课,也缺乏外语、计算机等课程的开设条件,这些拉大了贫困大学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使他们很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畏惧心理。 2、贫困大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常常不自信,抱着一种防御心理,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敞开心扉与人沟通,常并且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表现出害羞、害怕、拘束、紧张、回避现象,自卑心理较重。 3、随着大学生生活的
4、丰富,大学生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贫困大学生由于受经济条件所限,无法与周围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的高消费相比,这无疑给囊中羞涩的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4、许多贫困大学生都是家庭未来的希望,背负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现如今社会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市场的择业竞争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而贫困大学生没有家庭背景,缺乏可依赖的父母,巨大的就业压力促使他们心理压抑。 5、当今社会一些不良因素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困扰,特别是“拜金主义”成为一些人的价值取向,加剧了贫困大学生对金钱的渴望,在无形之中给出身贫
5、寒的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力,致使他们对周围事物比较敏感,心理负担较重。 三、帮助贫困大学生心理扶贫的主要途径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济帮扶与心理辅导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解决贫困大学生实际的经济困难,加上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心灵上的关爱,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完善经济资助制度,加强勤工助学 针对因经济条件制约造成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奖学金、
6、助学金、困难补助、学杂费勤减免和工助学基金等五个方面来帮助贫困大学生。高职院校首先要认真落实这些政策措施,保证每位贫困大学生能得到合理、公平的经济资助。同时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助”教育,提倡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或者“以酬代补”的经济资助运行机制,也就是加强学生的勤工助学运行机制。使学生从消极被动的等待资助,转化为用自己的劳动来积极主动地摆脱救助,从而使贫困大学生树立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挑战。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一支过硬的、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
7、要保障。建立一支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兼、聘为辅的工作队伍,各司其责,不断增强其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具体实际,在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中结合心理健康指导,在思想上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勇敢面对困难挫折的信心。 3、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大多数贫困大学生心理压力大、性格内向、自卑心理明显等,高职院校应采取相应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成立心理咨询室,在新生进校时进行心理健康
8、测评,为每一位贫困生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和讲座,形成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健康咨询、心理疾病治疗、心理学科研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帮助贫困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学会应对不良情绪的办法,增进心理健康的因素,特别对心理失衡的贫困大学生进行调试和心理干预,使他们能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