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623575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巧用课堂练笔 实现读写迁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巧用课堂练笔实现读写迁移“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光说不写似乎成了一种时髦。学生练就了一张巧嘴,却留下了一只笨手。要写,就显得很痛苦,这是缺少锻炼的缘故。”(摘自薛法根《薛法根语文教育感言》)通过一年的实践,我惊喜地发现,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巧妙地运用好课堂小练笔,在消除学生的写作恐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方面,大有裨益。一、于情感凝结处提笔教材中的一篇篇美文,蕴涵着丰富的情感,仿佛在与倾心对话,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和积淀的情感,若不及时地凝结成文字,不久,就会渐渐淡化。譬如,我在教学第九册《在大海中永生》这篇文章时,安排了
2、这样一个小练笔: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虽然邓小平爷爷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的耳边依旧回响着他那震撼人心的声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请把它写下来,并用你的感情、你的朗诵来告诉大家。生:邓小平爷爷,我想对您说,如果没有您的远见卓识,没有您的赤胆忠心,也许香港、澳门的回归还会推迟若干年。您是我们民族的有功之臣!我们将永远铭记着您!您安息吧!生:邓小平爷爷,虽然您没有亲眼目睹香港、澳门的回归,但是,您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将永载史册!是您,让漂泊的游子重又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研读文本后,学
3、生已经被那生动的语言,充沛的激情所感染,万千话语,万千情思,涌上心头。此时,学生情感凝重,思绪奔放,及时地安排了这样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尽情抒发,领悟邓小平爷爷那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并将之定格成一个永远的形象。二、于文本布白处补笔布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化处理的一种策略。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给了读者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譬如,我在教学《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这篇文章时,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中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之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练笔: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一封回信。这是文本的自然延伸,借助高尔基儿
4、子之口,充分表达儿子对父亲的这种爱的感激和不负父望的励志笃行,从而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满,父子深情仿佛历历在目。学生在写中触及到文章的灵魂,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写出了句句真言,字字情深的话语。这样的练笔不仅把学生积蓄在心中的情感倾泻出来,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丰富了文本的意蕴,完满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练笔手段。三、于课文插图处行笔课文插图曾经被视为一种摆设和点缀,在教学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果很好地加以开发利用,可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譬如,我在教学《师恩难忘》这篇文章时,课文用两句介绍田老师:“老师姓田,17岁就开始教
5、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为了帮助学生更具体地感知田老师的形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堂练笔:结合课文插图,并充分发挥想象,描述一下你心中的田老师形象。学生在充分地观察插图后,是这样描述田老师的:“田老师戴着一副眼镜,头发三七开,穿着一身浅蓝色的长衫,让人觉得知识很渊博。大概是因为他才17岁的缘故吧,看上去身体很瘦弱。他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总是面带着微笑,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好老师。”从学生的描述中,不难看出,他们已经从心里对田老师产生了一种敬佩之情,再深入文本,就能较好地体会出为什么难忘师恩,从而丰满了对文本的情感体验。四、于技能迁移处运笔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
6、要环节。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文本,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巧妙地运用这些范本,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便于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在教学第九册练习一“语文与生活”时,课文提供了两小节诗:“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树梢在轻轻地摆动,风儿已从那里走过……”在这里,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一次续写比赛,看谁续写得多,续写得好。我刚说出要求,许多学生就急不可耐地拿起笔,头也不抬地写起来。一会,小手如林般举起,纷纷要求朗读自己的作品。直到下课铃响了,还有很多学生嚷嚷着不要下课,继续读他们的作品。“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田野里的
7、稻谷笑弯了腰,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柿子在快乐的荡着秋千,风儿已从那里走过。风儿在哪里?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看,大豆摇响了金色的铜铃,风儿已从那里走过。……”课堂练笔能让学生融入到文本的角色之中,实施以课文为基点的辐射性读写迁移,拓宽教学视野,扩充教学含量。打破固定的写作模式,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迁移中升华学生情感、历练学生思维、展现学生独特阅读体验,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责编齐秋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