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

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

ID:22594045

大小:58.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30

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_第1页
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_第2页
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_第3页
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_第4页
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宋濂与戴良友谊变异探微文  关键词:宋濂;戴良;友谊;婺州;元末明初  论文摘要:宋濂与戴良是同乡同门好友,在元末明初的文坛上,他们都有很高的声誉。然而,由于立场的不同,他们在元末的大动乱中,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政治道路。由于种种原因,戴良与宋濂的友谊很难维持下去。探讨元末明初同门朋友友谊的变化,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文人的心态和严酷的生存。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原籍婺州金华潜溪,至正六年(1346)迁婺州浦江(今金华浦江)。戴良(1317—1383),字叔能,婺州浦江人。戴良虽然小宋濂七岁,但由于他们

2、同乡,且都师事过元末的大儒柳贯、黄溍、吴莱,因此,两人在婺中有着密切的交往,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至正九年(1349),元朝大臣余阙来婺州任浙东道廉访司事,宋濂与戴良一道去拜谒。余阙十分赏识两位后辈的德识才学,除了盛情夸奖和热情勉励外,“且各书斋扁为赠”[1]1577。后余阙得知柳贯去世,有遗稿留在家,即命宋濂和戴良“汇次之”[2]序。宋、戴两人受命后,将老师柳贯可传世的作品编成《柳待制文集》二十卷,请余阙和老师的友人危素作序,余阙命刻之学宫。柳贯尚有古今诗907首,杂文248篇,宋濂和戴良又辑为《别集》二十卷,命柳贯

3、子卣藏之。  至正十年(1350)二月十五日,宋濂携家自金华迁浦江孝门桥。这样,宋濂和戴良同处一邑,有了更多的交往。是年八月,宋濂撰成《浦阳人物记》,他请戴良为其作序。戴良在序中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今景濂氏以不世出之才,蒐罗废坠,抉剔幽隐,撰成乎此书。使夫一县之内,数百年之间,忠君孝父之则,施政为学之力,以及女妇之范模,莫不粲然而具备,交见乎吾前。其视彼之区区土物之小者,孰得而孰失哉?吾见浦阳之为县,将自是而出色矣[3]卷6。  心态的不同,并不影响他们最初的感情。在宋濂去南京的时候,戴良写下了《别宋潜溪》一诗,表

4、达他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和对宋濂此去吉凶的担忧:“昨宵郡斋宿,今旦赴行舟。官程不敢违,可使须臾留。掩泣别故交,强颜逐前俦。未尝去乡邑,讵能千里游。金陵古帝乡,雄跨东南州。至今开甲第,奕奕居公侯。冠盖若云拥,车马细川流。厚禄不虚授,高才将见收。如何独多念,去去怀百忧。”[3]卷2  宋濂到了南京后,戴良经常思念这位同门好友,担忧他的前途命运,希望他们的友情不因年岁的迁移而改变。他在《寄宋潜溪三首》结尾写道:“韶颜忌凋落,华志惊变衰。安得君子心,不随年岁移。”[3]卷1但是,道路不同,分别日久,心意难通,要想保持昔日的友谊不是

5、一件容易的事。从戴良《寄宋景濂十首》(仅存六首)和宋濂的《寄答戴九灵古诗十首》中,我们看到了两人为保持友情所作的努力,同时也看到了两人间存在的差异。  从戴良致宋濂“三年去复还,邻里无一遗”,“厌此里中居,行行至吴国(一作徐国)”等诗句看来,戴良的赠诗写于他依附张士诚的三年之后,宋濂的答和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在吴中的三年,戴良的心绪并没有什么好转,他对个人和元朝的前途命运都感悲观,加之“视友谊日薄”,“不见新相知”[3]补编,戴良更加愁怅。他很希望自己能像陶渊明一样离开,离开仕途,过上一种艺藿种葵、儿女绕膝、鸡黍桑麻的田

6、园生活。戴良之所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向昔日的朋友倾诉,是表明自己珍视昔日的友谊,期望他们能在某一方面达成共识,而使友谊有进一歩的发展。  “但我逆旅中,百感易交横”,宋濂读着戴良寄来的诗,可谓愁肠百转,感慨万分。他十分理解戴良的心情,他也希望隐遁山林,过上吸甘饮露似的神仙生活。但“攒眉入山林,已失山林性”,“窘束势方固,安能遂吾私”,“世间纷扰徒,如何学神仙”[1]2192,的动乱、天下的纷争已容不得个人躲到山林里去学做神仙了。他走到现在,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天下的太平。(转载自zw.NSEAC.作文网)  宋

7、、戴两人的十首唱和诗,在当时的婺州友朋中竞相传诵。明郎瑛《宋戴遗诗》写道:“予尝见太史宋公濂诗四册,公亲书者也,大字如指顶,小字如芝麻,或行或楷,真有龙蟠凤舞之象,高可五寸,亦奇物也。惜为杭守张公取去。今学士集中之诗,不满二百,则知遗落多矣。予家又藏公与戴九灵寄答古诗各十首,考之《九灵集》中,止得其六,而公诗集皆无之。且书乃当时吴德基,而题跋则王华川(袆)、揭少监(汯)、胡仲申(翰)辈,而又装潢成轴,袭以文锦,安知又不为他人之取乎?苟或败坏,千古埋没,今特录置于稿,则又传递一番,彰者众矣,亦慊收藏者之情。”(《七修类稿》

8、)揭汯、胡翰的题跋今已不见,现录王袆的题跋于下,以见其时人对宋、戴两人十首唱和诗的看法:  古诗二十首,前十首戴君叔能以寄宋君景濂,后十首则景濂以答叔能者也。嗟乎,诗道之废久矣!十年以来,学士大夫往往诎于世故之艰难,溺于俗尚之鄙陋,其见诸诗,大抵感伤之言,委靡而气索;放肆之言,荒疏而志乖,尔雅之音遂无复作矣。二君素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