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563678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30
《德国功能派“目的论”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德国功能派“目的论”和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的比较 论文关键词:翻译理论功能对等目的论差异性 论文摘要:在当今翻译界,尤金奈迭和德国功能派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著名的美国语学派翻译大师,其关于翻译的功能对等核心理论更是影响深远。然而,功能对等和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奠基理论一目的论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这两种翻译理论的比较研究,在两者相似性的基础上,着重谈二者的相异性,说明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前者的缺陷,拓宽了翻译研究视角,是对前者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补充。 一、尤金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概述 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
2、)理论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大师尤金奈达提出的,是翻译理论的核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翻译理论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是我国较早被引进的理论之一。因此,在中国译学界的影响较大,也是国内译学界评价较多的理论。功能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与以往的翻译理论相比较,功能对等理论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将翻译纳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将文化以及西方文论中的读者反映纳入到翻译研究的领域。功能对
3、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映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映基本一致。将读者客观反映作为衡量译品好坏的标准。 二、德国功能派目的论概述 功能派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在德国兴起。其形成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PossibilityandLimitationsinTranslationCirticism)一书中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不久以后,其学生汉斯弗美尔(HansVermeer)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等值论的束缚,创立功能派的奠基理论:
4、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根据这种理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是目的法则:翻译行为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在弗美尔的目的论基础上,贾斯塔赫利曼塔莉(JustaHolyManttari)进一步发展功能派翻译理论。她用信息传递来指各种跨文化转换,视翻译为一项为现实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20世纪90年代,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naeNord)总结已有功能翻译理论,写成《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提出忠诚原则来完善功能翻译理论。 三、功能对等和
5、目的论的差异性 (一)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 1.功能对等的理论基础 (1)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尤金奈达在1964年出版的《翻译科学探索》一书中,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提出了动态对等(dynamicequivalence)理论。后来,奈达用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替换了动态对等,因为功能二字把翻译视为一种交际形式,着重于翻译的内容和结果,因而比动态更合理。 (2)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尤金奈达,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的学说,提出翻译应以反映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为主,而不是反映表层
6、结构的形式对应,使泽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 2.目的论的理论基础 (1)行为交际理论:目的论者把翻译视为一种有意图的人际互动行为,翻译首先是意图改变现有事物的状况,或是告知目标读者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目的论特别强调的是:翻译的意图与源文本作者的意图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采取的翻译策略因此也会有所不同。动因决定意图,因此,翻译行为的动因(发送者、接受者、发起人、译者)的作用至关重要。 (2)文本功能模式:目的论者吸取了布勒的文本的三个功能:指称功能、表情功能和诉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寒暄功能。不同
7、的交际功能需要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准不同,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原文原有的功能,就要用目标语的文化标准对功能标识进行改写,例如汉语中一句简单的吃了吗?进行英译的时候就需根据原文的寒暄功能进行对等功能的翻译。 (二)翻译标准和原则 奈达为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所提到的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原语的信息包含着翻译标准即对等,是意义与风格上的对等,这就是意义与风格方面的信。但对等前面还有个自然,即流畅、符合习惯,就是达。所以,他的翻译标准是内容与风格方面的信加上脱离原文的达。奈达认为,对等是一切翻译追求的目标。
8、目的论不再把信或忠实作为首要的翻译标准。由于目的论是以预期目的来判断译文是否成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