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

ID:22562890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30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_第1页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_第2页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_第3页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_第4页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第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媒介文化的引导

2、第1内容加载中... 内容提要 本文分析媒介文化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对其进行引导的策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播媒介获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媒介的数量、种类和规模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而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随着媒介的发展,当代文化对媒介的依赖性增强。从形式上看,媒介只是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态中的一部分,但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遂使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传递过程更加专业化,媒介在社会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得到确立。从文化产品的生产、传输到交换,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媒

3、介的参与。正是文化对媒介的这种依赖性,使媒介文化的最终形成成为可能。90年代以来,媒介文化在当代中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为媒介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当前的媒介文化,人们更多的将其置于批判的地位,实际上,迄今为止,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以电子媒介为例,美国社会学家、文化学家丹尼尔·贝尔早在60年代初期就注意到这样一种状况:后现代信息膨胀,使人的心理产生晕眩感,传统的文字信息逐渐被直观而真实的视觉画面所取代。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查尔斯·

4、纽曼认为,影视文化构成后现代文化的基调,影视所再现的现实,使现实成为一种技术组成的产品,经验和想象的审美完整性、人与作品在沉思中静静观察交流的氤氲“韵味”(aura)消逝殆尽,剩下的是银幕屏幕画面的强制性效果。现代电视、电影、激光视盘,以快速的切换和强烈的推拉镜头使人无法从容观照回味,画面的逼真和转瞬即逝使人放弃了回味和沉醉的审美心态,而被屏幕强制性地牵着走,丧失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在文字逐渐为镜头画面所取代,在阅读逐渐为凝视电视所转换的今天,人已不能逃离画面而独立地去看和听,并透过表面看到深层而得出自己的结论。“人只有

5、一种看的方式,那就是电视镜头提供给你看的方式。而且,这种看的方式是编排定的甚至不掺杂情感的”。[1]在媒介实践中,当我们刚为屏幕上失学的儿童或惨遭拐卖的少女扼腕时,广告以夸张的语调推出:“味道好极了”,或“最新马桶除臭剂”,会立即使人们的揪心扼腕之思失重。推而言之,在这个信息叠加的时代,电视机、收音机、报刊杂志将成千上万的信息强制地塞入每个人的大脑。“在市场经济的制约下,采编人员不断地根据大众需要推出千篇一律的实用性、娱乐性和大众化的节目,从而使大众在不用动脑筋的乐与笑中,放松(或)放弃了理性批判和世界重建的意愿,放逐了对

6、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生的真、善、美的价值判断。”[2]这些批评虽然稍嫌尖锐,但却包含着许多学者的冷静观察和深入思考后所体现出的“忧患意识”。当前,国际互联网正以迅猛的势头发展,把人类带入到全新的网络文化时代。从文化传播意义上讲,人们的联系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趋紧密,世界经济和世界性的传播网络使得我们在社会更加同呼吸共命运;同时,个人的人格主体更加凸显,大大增强了对信息的需求。但是互联网也并非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媒体,在人类刚刚为其神奇的功效而陶醉时,网络又带给我们许多新问题,如: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信息隔绝”问题、电脑黑客和网

7、上犯罪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等等,而传播控制和言论自由,则更是网络文化中一个突出的“悖论”。正是因为此,媒介文化需要从媒介功能、传播者的自律、文化规范等多方面予以引导,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以下笔者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媒介功能的引导:各类媒介的协调发展从戊戌变法以来,当时许多在政治上很有影响的知识分子都非常看重报纸“开启民智”的作用,后来的商业报纸如《申报》、《时报》、《京报》等,由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参与创办,对文化传播与社会变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种“精英意识”造就了报业的品格,并影响着新中国成立后报业

8、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把报纸看作是解释性媒介和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而庸俗小报虽然在数量上占有较大份额,在传播内容上倾向于低质化,却很难动摇人们对报纸功能和作用的普通看法。据社科院卜卫等主持的调查,儿童常常视电子声像媒介为娱乐工具,视印刷媒介为学习工具。数据表明,当儿童需要娱乐的时候,88.6%的儿童希望选择电子媒介,如录音机、电视等,而希望选择印刷媒介如书籍、杂志、报纸的儿童总共才11.4%;而当儿童需要学习社会生活的时候,希望选择印刷媒介的儿童占总数的80%左右,希望选择电子媒介的儿童占20%,这在一定程度

9、上说明了媒介的不同功能。《人民日报》1995年6月和8月进行的“视听时代,我们怎样选择”的讨论,就多少意识到这一点。一位记者谈到,以电视为代表的视听文化正在冲击以书籍为代表的印刷文化。生活节奏加快的人们工作之余最希望得到全身心的放松,于是选择了声画并茂的电视,而不情愿选择唤起紧张的书籍。大众的这种选择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