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

ID:22507204

大小:50.0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_第1页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_第2页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_第3页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_第4页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总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先哲先贤群星闪烁,名著典籍浩如烟海,我们只能取其部分精华,以收一斑窥豹之效。一.天时,地利,人和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学校、一家医院,都希望并力争有的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以利于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将组织的环境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淮南子·主术训》中指出:“上因天时,下尽地财,中用人力。”即只有顺应时势,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恰当地使用人力才能成就事业,巩固政权。天和地,反映了外部环境。《孙子兵法·地形篇》指出:“知天知地,胜乃万穷,”可见正确地判断外部环境之重要。“天”主要指时势,世势,即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其势则昌,

2、逆其势则亡。所以应“因时立政”(苏辙《乞裁损浮费札子》),“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管子·霸言〉)领导者善于谋划,不如顺应时势,容易成功。在中国古代,长期依赖农业生产,因此,“地”的内容以土地为主。建立合理的土地制度成为经济繁荣的首要前提,〈管子·乘马〉中指出:“地者,政之本也,故地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调和,则政不可正也。”管仲把土地制度提高到“政之本”的高度,一个良好的经济制度,才能保证政治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一论断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人和”处在关键地位。自古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语·学而》中指出:“礼之用,和为

3、贵”。《荀子·强国》中指出:“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他将人和划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爱民”,爱你的下属;另一个是“好士”,即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爱惜人才。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的重要管理理念,也是“人和”的理论基础。《贞观政要!行幸,魏征》中指出:“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它准确而形象地说明了领导者群众之间关系,历代政治家所遵从。“将相和”、“君臣和”是在管理层面的“人和”。“君臣遇合,天下事迎刃而解,”(苏辙《观案》)指出领导层次的良好合作与和谐,是解决天下事的重要环节。二.修身,齐家,治国领导者的素质与组织的兴衰关系甚大,中国古代先贤

4、对此有精辟的论述。《礼记·大学》中指出:“物格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就是著名的“修齐治平”理论。领导者具有高度的道德和知识素养,才能够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哀公问》中说:“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论语·为政》中指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都是从领导者示范作用的角度,论述其自身修养的重要性。领导者的自身修养从何做起呢?“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从在家庭中尊老敬老做起,关心和爱护别人,养成利他和无私的品德。成就任何宏大

5、的事业,都靠“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宋·苏辙《新论中》)。在领导者自身修养中,如何战胜外界的诱惑,战胜自身的弱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君子谋道不谋富。”(柳宗元《吏商》)“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管子·戒》)安于清贫,战胜物质上的诱惑,是领导者应有的道德境界。“俭节则倡,淫佚则亡。”(《墨子·辞过》)领导者应以节俭为荣,以奢侈、淫逸为耻。“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韩非子·十过》)高度概括了沉重的历史教训。“防意如防城,胜惑即胜敌”。洪仁玕在其名著《资政新篇》中的这句名言,浸透了太平天国后期许多起义将士的鲜血,值得每个领导者自戒。“欲胜人

6、者必先自胜”(《吕氏春秋·季春纪·先已》),必先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才能战胜外界的挑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任贤》)李世民这句名言为领导者发现自身之不足,加强素质之修养,实在是金玉良言。三.穷究事理,先谋后事决策是领导者的首要任务。如何确保决策正确是管理学的重要课题。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在这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意林》引《太公金匮》)是说应谋划在先,行动在后,才能确保成功,反之则事必败。“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欧阳修〈相州尽锦堂记〉)指的就是高级领导者运筹帷幄而

7、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将风度。“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井中,则不能烛十步矣。”(〈尸子卷上·明堂〉)讲的是领导者应高瞻远瞩,而不能鼠目寸光。“为国有三计: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苏轼〈策别十八〉)讲的是领导者战略决策、战术决策之区别,长期发展战略与近期计划的区别。“事无巨细,毕陈于前。若网在纲,振之则举,驰则尽废。”(苏辙《孙览河北远副除右司郎官》)指出决策者应抓主要矛盾,抓住关键,才能纲举目张,作出正确决策。“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欧阳修在《偃虹堤记》中的这句话,要求领导者不要只考虑一时名声,而应考虑组织长期的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