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

ID:22484865

大小:81.27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0-29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_第1页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_第2页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_第3页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_第4页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浒传》阅读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水浒传》阅读教学整体设计教学预想《水浒传》是古典章回体长篇小说,阅读教学的整体设计大致包括四个阶段:1.导读阶段,应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课时)2.通读指导阶段,阅读进度和课时内容的划分,建议按照《水浒传》的链式故事结构,以重点人物/重点情节为划分依据,设置思考问题,指导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讨论和交流。(十课时)3.重点突破阶段,建议进行专题式分析讨论,或相关资料的勾连延展,对小说情节、人物、主题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两课时)4.内容统整阶段,可通过制作水浒人物卡、自主选题写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整理整本书的阅读收获。(一课时)大致需要十四到十五课时,两

2、个月时间。第一课时导读:走进水浒故事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精彩情节,产生阅读梁山伯故事的兴趣。2.通过回忆以往阅读经历,了解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1.导入:《好汉歌》入手2.活动:《水浒传》资料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调研完成下面的预习表格。《水浒传》图书类别:作者(朝代):创作背景:你所知道的水浒好汉和精彩情节:同学最熟悉的情节故事:3.回忆以往的阅读经历,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方法。明确:(1)从描写解读人物形象(从外貌、语言、行为等描写看;从正面、侧面描写看;从人物绰号和称谓词看;从不同人物视角看……)(2)从情节解读人物性格(关注主要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变化

3、)相关回目性格特点情节(3)联系类似人物,从横向比较解读人物性格人物相同点不同点(4)活动:“我为立传”(通读完成之后,可做专题课时交流)先梳理所需要的相关内容,再通过自己的理解,用立传的形式整合并加以呈现。4.补充了解《水浒传》的四点:(1)英雄传奇小说英雄传奇小说是古典章回体小说的一个类别,以一定历史时期为背景,由重视历史事件叙述转向描绘英雄人物命运,从以帝王为中心转而描摹草泽英雄的传奇事迹,故事有虚有实,能体现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宋元之交,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导致了人民群众对英雄的渴望,从而推动了英雄传奇故事的大量涌现。梁山英雄形态各异,他们的“仗义疏财”、“见义勇为”表现了那

4、个时代善与恶的斗争。(2)链式结构链式结构指作品的线性走向并不是从开始直接走到终点,而是在某个地方绕成一个环,到另一个地方再绕成一个环,形成链条一样的结构形式。每一环既是独立成篇的故事,又与下一个环的情节相连接。《水浒传》每数回出现一个中心人物,成为一个环。同时环环相扣,各自集中描绘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众多人物连缀起来,通向共同的归宿——梁山。《水浒传》的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前七十回以人为单元,后三十回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3)注意语言的深层含义金圣叹认为:“古人著书,每每若干年布想,若干年储材,又复若干年经营点窜,而后得脱于稿,裒然成为一书也。今人不会看书,往

5、往将书容易混帐过去。于是古人书中所有得意处,不得意处,转笔处,难转笔处,趁水生波处……悉付之于茫然不知,而仅仅粗记前后事迹……”《水浒传》中深藏意味的内容比比皆是。以书名为例,“水浒”一词源于《诗经·大雅》,“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中的“水浒”是周族繁衍生息之所,之后周人向殷商政权发起挑战,最终取而代之,建立了周朝。孟子称商纣王是个“独夫民贼”,将周人反抗殷商的举动视为正义之举。小说家把宋江等人的反抗故事以“水浒”命名,正是隐喻梁山好汉为正义之师的赞语。(4)创作背景《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是长期以来民间的集体创作和作家艺术加工的产物。故事大约发生在北宋年间

6、。北宋徽宗时,政治黑暗官僚腐败,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我国北方爆发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水浒传》的创作素材,有关此次起义,史书皆有零星记载。起义声势浩大,但后来失败,义军因而有传奇色彩,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此背景下,施耐庵罗贯中集其大成,在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再创作,终成长篇章回小说。5.明确阅读进度俚语?俗语?(积累)拓展资料(一):金圣叹总批哀哉乎!此书既成,而命之曰《水浒》也。是一百八人者,为有其人乎?为无其人乎?试有其人也,即何心而至于水浒也?为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者之胸中,吾不知其有何等冤苦,而必设言一百八人,而又远托之于水涯。吾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

7、莫非王土也。一百八人而无其人,犹已耳;一百八人而有其人,彼岂真欲以宛子城、蓼儿洼者,为非复赵宋之所覆载乎哉!吾读《孟子》,至“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二语,未尝不叹。纣虽不善,不可避也,海滨虽远,犹纣地也。二老倡众去故就新,虽以圣人,非盛节也。彼孟子者,自言愿学孔子,实未离于战国游士之习,故犹有此言,未能满于后人之心。若孔子,其必不出于此。今一百八人而有其人,殆不止于伯夷、太公居海避纣之志矣。大义灭绝,其何以训?若一百八人而无其人也,则是为此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