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ID:22453801

大小:6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10-29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_第1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_第2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_第3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_第4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研究背景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进程化进程逐步加快,也面临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的重要选择,在这一进程中显现了许多相关具有较大理论意义的研究课题,其中农民工的市民化就是一个值得从多角度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我的指导老师赖涪林教授在总结和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对各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进行了考察,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和理性思考,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式与经

2、济发达国家和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模式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即欧美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可称为市民化(全方位的市民公共福利化)转移,以巴西和墨西哥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主要表现为贫民化转移,而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则是在暂时无法实现经济发达国家的市民化转移的条件下,主要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有序地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兼职和就地转移等,尽可能使农村劳动力得到顺利转移的同时,避免农村劳动力盲目无序地流入城市,产生大规模贫民化现象的非稳态转移模式。赖涪林老师提出的非稳态

3、转移命题为研究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本论文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劳动力的非稳态转移过程中,大城市外来人口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问题。这一研究可以帮助非稳态转移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化,并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2)研究意义农村人口向特大城市集中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城市问题,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特别是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同样让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城市,但主要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缺少充分工

4、业化的依托而凸显盲目城市化的种种弊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中心城市无序流动,加之城市中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导致低收入阶层被市场和社会边缘化,在大城市边缘地区出现了大批贫民窟。我国在农村劳动力的非稳态转移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如何克服外来人口市民化的巨大压力等很多问题。本论文以深圳市为例,在农村劳动力非稳态转移研究思路的指导下,重点研究深圳市的商务成本、生活成本、学历、城市多极化规划改造、产业布局、产业升级与产业梯度转移、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户籍、社保制度及其他城市综合管理等自然和通过行政手段形成的外来人口选

5、择与分流机制,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各地政府改革和完善农村劳动力非稳态转移的制度安排,以减缓和避免外来人口无序地涌入大城市,并克服由此带来的各种城市病引发的社会问题。二、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价值本论文关注的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可以分为由市场经济自然形成的诱致性制度安排和政府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进程,针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做出的强制性制度安排两个部分。这些制度安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序地吸收农民工,减缓农民工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压力。本研究在考察这些

6、制度安排的内涵和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主要重点研究它们的运行机制、作用和影响,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和完善的政策建议。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城市如何克服农民工压力和对农民工的选择性吸收两个方面。在克服农民工压力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通过分解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日本人口学家馆捻就以人类生存环境的构成因子为主要承载负荷因子,构造了人口压力指数。塞缪尔•普雷斯顿研究发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比例关系大约是1比2的关系,即工业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的比例每增长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7、比例会增长2%。以此为参照,中国改革以来,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我国2000年的城镇人口比例与1978年比,仅上升了18.3%,也就是说,比国际一般规律测算的城市发展速度低了两倍。国内研究一方面注重借鉴国外的综合承载力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另一方面针对我国特有的户籍、社保制度等相关制度安排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和建议。学者把目光聚集到深圳等农民工集中的城市,逐步关注农民工在城市的边缘化问题(林瀚,2007),因而也就提出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刘传江(2007)对我国农民工的代际差异进行研究,得出农民工市民化过

8、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以及政策建议等;张国胜、杨先明从公共财政的角度研究了农民工市民化社会成本分担机制,为我们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此外,郭秀云(2008)对流动人口市民化的政策路径探析,也具有较高的参考意义。但应该看到,当前关于深圳市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还比较欠缺,需要更加全面、系统和深入地考察分析深圳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农民工压力,提出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的解决方案。在城市对农民工的选择性吸收方面,国外研究较多地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