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

ID:21522354

大小:6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2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_第1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_第2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_第3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_第4页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大城市农民工市民化的选择与分流机制研究一、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3(1)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3(2)论文的实用价值3二、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价值4三、拟采用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分析步骤和分析框架5(1)拟采用的研究路径5(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5(3)拟采用的分析步骤6(4)拟采用的分析框架7四、研究范围与目前进展状况8(1)研究范围7(2)当前进展情况10五、主要三、拟采用的研究路径和方法、分析步骤和分析框架:(1)拟采用的研究路径本论文的研究路径和方法是:首先通过现状调研了解上海市农民工选择与分流相关制度安排的的内涵和形成过程,然后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这

2、些制度安排选择与分流农民工的作用机制。(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1.系统分析(系统论、灰色模糊系统分析?等):灰色模糊系统分析模型:从灰色系统中抽象出来的模型。灰色系统是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或非确知信息的系统,这样的系统普遍存在。研究灰色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如何从一个不甚明确的、整体信息不足的系统中抽象并建立起一个模型,该模型能使灰色系统的因素由不明确到明确,由知之甚少发展到知之较多提供研究基础。灰色系统理论是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延伸到社会、经济领域的产物,也是自动控制科学与运筹学数学方法相结合的结果。灰色系统通过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问题,即灰色系统为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

3、息未知的系统。灰色模型通过灰色生成挖掘潜在的规律,经过灰色差分方程与灰色微分方程之间的互换来实现利用离散的数据系列建立连续的动态微分方程2.耗散结构理论:一个非平衡的孤立系统只可能从有序变为无序,而不可能自发地从无序变成有序。只有在开放系统中,系统与外界交换能量,产生负熵流(熵:混乱度量度)使系统的总熵值减少,才能形成有序化-----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最本质的东西是它的有序性,这种有序性是建立在非平衡态基础之上的。与孤立体系不同,开放体系中,除了考虑体系内部的熵之外,还必须考虑体系与外界熵的交换。即开放体系的总熵变为:dS=diS+deSdiS:由体系内部的不可逆过程引起的熵变,叫

4、熵产生。diS不可能为负(熵增加原理)deS:体系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时引入的熵变,叫熵流。可通过控制外界条件使它为正、为负或零。如果deS<0,且其绝对值足够大,就能够在抵消了体系的熵增加(diS>0)之后,使体系的总熵减少,从而使体系走向具有生机活力的耗散结构。3.自组织理论(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自组织系统:如果系统在获得空间的、时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的特定干预,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这里的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和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系统的,而且外界是以非特定的方式作用于系统的。这是自然或客观事物自身自主地组织化、有序化和系统化的运动过程。这一过程

5、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它是一个反熵过程,是一个组织化、有序化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充分自组织性和有序性的时空结构和功能行为从混沌状态中或从某种组织化有序水平较低的形态中产生出来;这是一个具有内在目的性和调节性的自发过程,自我完成的过程;新结构的产生或新结构的出现由少数几个序参量所主宰,序参量是决定系统有序化程度的宏观参量,是表示系统整体运动模式的状态参量。4.层次矢量分析:5.回归分析等其他研究方法(3)拟采用的分析步骤1.评价和测度选择和分流机制的效用和成本2.分析选择和分流机制的形成、变化情况及其影响3.分析相关制度安排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4.研究强化市场化的人口

6、选择与分流机制、逐渐弱化行政限制作用、渐进式地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行性方案(4)拟采用的分析框架四、研究范围与目前进展状况(1)研究范围本论文以制度经济学等相关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现状调研为基础,以定性分析为逻辑框架,以实证分析为依据,以上海市的农民工市民化选择与分流机制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该机制的内涵、作用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控制大都市规模膨胀的经验,以强化市场化的人口选择与分流机制、逐渐弱化行政限制作用、渐进式地推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原则,提出上海市农民工市民化的中长期政策的参考建议。论文的内容章节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研

7、究意义一、问题的提出二、研究意义第二节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一、研究范围二、研究方法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主要观点一、解决问题的思路二、主要观点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第一节文献综述一、克服农民工压力方面的前期研究二、城市对农民工选择吸收方面的前期研究三、农民工市民化的其他相关前期研究第二节简要评价与基本假设一、对相关研究的简要评价二、本研究的基本假设第三章农民工市民化选择与分流机制的理论分析第一节农民工市民化制度安排的形成机制一、诱致性制度安排的形成机制二、强制性制度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