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

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

ID:22434938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9

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_第1页
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_第2页
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_第3页
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_第4页
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章不称意,处处惹风情:柳永是北宋年间的词坛圣手,但其文章却不称仁宗皇帝的心意。于是,他带着满腹经纶浪迹于富贵风流之乡,孱弱、浮浪、怨恨的书生意气也随着他流进了那烟花巷陌。  关键词:柳永;浪子;懦弱;愤恨  :K203:A:1005-5312(2011)17-0154-01    一、文弱书生  北宋年间,浪子柳七,可算作一位吟风弄月的高手了。可是,他毕竟是一位文弱书生。胆小、怕事、妥协、颓废……,这些特点在柳永身上皆有表现。  柳永才性极高,自幼聪慧过人,被时人誉为“神童”,但是这与文人的书生气是毫无瓜葛的。首先,从柳永的词

2、作来看。柳词《彩云归》“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这浪中之萍,风中之梗,就道出了懦弱胆怯的心理。而《迷神引》中“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更显示出柳永对前途的无奈和对生活的麻木。柳永在许多词作中都浸透着消极的思想,这大概是文人共有的一份苦楚吧!  柳永之懦弱,还表现在大风大浪突临面前时的颓废。被娇生惯养的柳耆卿,一旦父亲柳宜去世,就觉得无人可依,昏厥不起。而当与其共同生活数年的倩娘仙逝之后,更是彻底击垮了我们这位词人。他没有选择振作,而是选择了寻花问酒,醉卧花丛。没有了傲骨,没有了霸气,放弃仕途,走向青楼。消沉、颓败、堕落于烟花巷

3、陌。  当然,此种文人之气最具表现力的还是在仁宗的神威面前。宋仁宗昏庸,不能受柳永于重任,但你柳永也不该借用“填词状元”的“圣誉”,处处逗留于青楼酒舍,自甘堕落呀!在淫威面前惊恐失色,在权势面前选择逃避,我们与其说柳永是在妥协,不如说这是一种失节。既知自己是“偶失龙头望”,仁宗是“暂遗贤”,你又何必“且恁偎红倚翠”,去寻找“烟花巷陌”呢?柳永是失意文人,是词坛圣手,当然,他也是一介文弱书生。  二、青楼浪子  说青楼,论青楼,青楼圣手必姓柳。这柳永,一生浪迹于青楼酒舍之中,观春雨,怜香褥,真可说是爱也风流,恨也风流了。  对于柳

4、永之风流,我们需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首先,泛爱众。柳永是才子不假,是浪子更真。“流连坊曲里巷,与乐工歌妓来往”,这是许多史书上都有记载的。当然,在风月场中他可以说是处处留情、处处风流的。年少时爱上青楼的秀香姑娘,为其作《昼夜乐》一词,词中有“秀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之句。而此词中的“洞房饮,散帘帷静,拥香衾,欢心称”就是将男欢女爱之事写入词中,很是露骨。但后来他又分别爱上了师师,安安,香香,英英,冬冬,楚楚,宝宝,心娘,酥娘,瑶琴等十多人,真可说是薄于操行啊!对于美丽女子,柳永可以说是见之爱之,处处留情,处处风流。爱的

5、广泛,爱的深刻,是这位青楼浪子风流的一处表现。  其次,风流的一大体现是对多才多艺歌妓的眷恋。试看柳七上青楼,只会见有才华,有技艺之奇女子。之后,柳永便自己作词,让这些才女演唱弹奏。例如《两同心》有“偏能效文人谈笑,绮宴前,舞燕歌云,别有轻妙”之句,可见词中所写是一位文艺出众的女子。而“文谈闲雅”,“歌喉清丽”,“琵琶闲抱”,“菱歌泛夜”这些表现女子有才艺的词句频繁的出现,的确表明柳永不仅爱色,更希望是才色兼收的。  最后,当属柳永的女性词了。柳永词作213首,女性词占绝大多数。女儿是水做的,这便是柳永最大的风流。读《昼夜乐》一

6、词,我们会被“直恐好风光,尽随伊归去”所怅惘;读《迷仙引》一词,我们会被“永弃却、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所感动;读《定风波》一词,我们会被“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所留恋。处处是怜香惜玉,处处是寄情风月,这便是此位青楼浪子的词作。  当然,也正是他与歌妓们的亲近,才常出入市井,看遍青楼,也才会出现“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民间奇传。据说,每年清明前后,春风怡荡,气候宜人,全国各地的歌妓们都会到柳永的墓前祭礼上坟,挂纸拜扫,历史上称这种现象为“吊柳七”。诸如此般风流情韵,失意中的柳永大概是可以从中寻回一

7、些自我存在价值的,当然这也是其书生意气的一个突出表现。  三、满腔愤恨  柳永一生是坎坷的,因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科场失意,仕途险恶,柳永心中对那些佞臣贼子充满了怒火,甚至于皇帝老儿,柳永也是满腔的愤懑。  仁宗皇帝,其品行的确值得怀疑。此君妒才、好色、心术不正,对于柳永这样的才子,对于谢玉英这样的美色,仁宗怎会善罢甘休呢。柳永虽有才华,但他却害怕写词犯忌,因为他不愿因词作而蒙灾。然而这种恐惧,其实正是柳耆倾对仁宗皇帝的愤恨。他说:“好景良天,彼此,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我认为柳永这种复杂矛盾的心情正是从侧面反映了仁宗皇帝的

8、无知与昏庸。你柳永无论怎么写,我宋仁宗也是看不上眼的。他写《醉蓬莱》,仁宗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晨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言波澄?”乃掷之于地。永自此不复进用。这段经历也更加激发了柳永对皇帝的怨恨,然而柳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