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23860
大小:55.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9
《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论文(共2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论文(共2篇)第1篇: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代谢组学(metabonomics/metabolomics)是效仿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思想,是研究生物体受到扰动或刺激后其代谢产物的改变,对生物体内的所有代谢产物(包括血浆、尿液、组织液等)进行定量的分析,并找寻代谢产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是代谢组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代谢组学自1999年诞生以来,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在疑难病的诊断、新药研发、药效作用机制的研究、安全性评价及药物毒性等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2、现在系统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已发展成为最为活跃的分支学科之一。生物体在中药毒副作用下的毒理信号也是通过代谢产物的变化表现出来的,代谢组学所具有的整体性、动态性及非靶向等特点,适用于研究单味及其复方中药及毒性反应的动态过程。所以,代谢组学能够被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毒理学的研究。代谢组学的分析技术,可体现整体思想,弥补了中药毒理学研究方法中的缺憾,近年来己经被广泛地运用于毒理学评价中,代谢组学技术是一种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毒理评价方法,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标准[1]。代谢组学技术大致分为液相色谱分析法(UPLC)、气相色谱分析法(GC),质谱分析法(MS),核磁共振技术(
3、NMR),毛细管电泳法(CE)等。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液-质联用技术灵敏度较高,选择性好。液-质联用技术对于一些热不稳定的、挥发性差的样品以及部分生物大分子都可以进行实时分析。据文献报道[2],近几年新兴的杂交质谱技术(例LC/MS-Q-TOF,LC/MS-IT-TOF),以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为中药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开辟了新的道路。研究草乌诱导毒性的机制及表征生化扰动特征试验中,收集大鼠尿液,通过UPLC-TOF-HDMS结合模式识别的数据处理发现,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淀粉和蔗糖、氨基糖和核苷酸、脂肪酸代谢等生化扰动标记物,其中17种代谢产物的鉴定,说明草乌能产生严重的心脏毒性
4、和肝脏毒性。李建新等[4]在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的雷公藤甲素诱发肾脏毒性的实验中发现,肾脏皮层S1段的有毒生物标记物是乳酸、醋酸、甘氨酸;肾乳头有毒生物标记物是甜菜碱、二甲基甘氨酸;肾脏皮层S3段的有毒生物标记物是丙酮。王亮[5]等使用UPLC-Q-TOF/MS技术对SD大鼠尿样代谢物谱进行测定分析,发现蛇床子的5个可能的生物标记物。梁氏等[6]收集大鼠尿液,采用NMR技术在广防己的肾毒性研究中,发现尿液中的肌酐、马尿酸盐、TMAO含量升高,表示肾脏损伤易于肾脏的滤过作用。梁氏还发现大鼠尿液中的牛磺酸的含量增加,2-酮戊二酸的含量降低,柠檬酸含量降低,说明广防己还能引起发肝脏毒性。武斌[7
5、]等收集大鼠尿液测定苍耳子配伍黄芪后的UPLC-TOF-MS图谱研究,发现苍耳子组及黄芪配伍组与空白对照组均呈现出明显的聚类分布,苍耳子配伍黄芪后比苍耳子组聚类分布更趋近于正常对照组,进一步证明苍耳子配伍黄芪具有一定的减毒功效。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复杂,它们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代谢产物,因此运用核磁、液质联用等技术、分析方法来鉴定内源性代谢物的结构,明确毒性、作用靶点以及确定能够代表毒性的生物标志物,是今后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中急需解决的问题[8]。:姜波,刘永武第2篇:中药治疗中中药安全性的干预近年来,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多种中药注射液由于在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严重的不
6、良反应,因此被叫停[1]。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古代中医在治疗中是针对患者个体进行辩证用药,每个人的用量都有拿捏,而一旦变成中成药后患者会自行用药,同时当剂型变为静脉注射时,其用药的危险性就会相应增大。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其制剂工艺和提取工艺都相对简单,但是由于中药的成分非常复杂,其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因此质控很难,不良反应频频发生[2]。在本次研究中,对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采用了中医应用干预,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中医治疗的108例患者中,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患者年龄在25
7、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2±7.5)岁;64例患者通过中药内服进行治疗,44例患者接受中药注射剂治疗。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中药常规应用,观察组则接受中医应用干预:辨病用药。这一干预主要针对西医诊断明确的疾病或者中医疾病,要求根据疾病的特点,针对性的选择中成药物。而在临床使用时,应将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注意不能只根据西医的诊断就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