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20089
大小:70.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9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创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创新 摘要:针对我国城市化快速冒进式发展态势,本文基于科学发展观,从城市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定位和功能开发、城市广场选址与建设、城市雕塑和标志性建筑设计等方面探讨了城市建设理念创新的重要性。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市化;城市交通;城市广场;城市雕塑 一、引言 科学发展观(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
2、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出发,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人为本,遵循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中国特色,实现城市和谐、
3、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速度过快,城市建设理念陈旧,脱离了城市发展的正常轨道,带来了诸多隐患,严重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城市化进程分析来看,198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20%,2001年达到40%。与世界各发达国家相比,各国城市化进程各不相同。从20%增长到40%所经历的时间,英国是120年,法国是100年,德国是80年,美国是40年(1860-1900),前苏联是30年(1920-1950),日本是30年(1925-1955),我国是22年。相比之下,
4、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现实,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活力和态势,另一方面也快速积累了城市化过程中来不及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困难重重。从社会整体层面看,城市公共设施供给不足、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城市住房短缺和房地产市场失控、城市交通臃堵、城市环境污染加剧、农民工数量巨大等问题不断暴露,西方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所患的“城市病”一一开始表现。由于进程速度加快,消除和解决“城市病”的难度加大。从城市建设和发展层面看,城市空间扩张失控,各地争建大广场、大马路、大雕塑、豪华行政中心等
5、,在城市建设方面追求政绩工程、漠视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建设观念陈旧,各城市千城一面,城市内部功能失调,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根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的全国年度统计公报,到2006年底,全国总人口为13.14亿人,其中城镇人口5.77亿人,城市化水平为43.9%。据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口达到顶峰16亿之际,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即城市人口会达到9.6亿左右。在这样一种发展局面和发展态势下,需要我们探讨这样一个命题: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理性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是什么?本文试图从城
6、市化的本质要求和城市建设的理念创新角度做些粗浅的探讨。 二、城市建设理念创新 (一)城市化发展要遵循其本质要求 城市化,或称城镇化(Urbanization)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过程。它有四个基本含义:(1)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每个集中点的扩大;(2)城市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例提高的过程;(3)是二、三产业向城市集中和发展的过程;(4)是城市对农村影响的传播过程,以及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美国学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区分为
7、城市化I和城市化II。前者包括人口和非农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景观转化为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包括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在乡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前者是可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而后者则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1]可见,城市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其实质是经济的发展、人口的集聚是由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而带动的,其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一般而言,在城市化发展的初期和中期,第二、三产业活动迅速向城市集聚,带动人口向城市集聚,又带
8、动第三产业活动的集聚和发展,总体表现为二、三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和城市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水平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人口城市化的不可逆特征,人口的集聚往往会脱离产业集聚的水平和要求,造成人口城市化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过度城市化(注:过度城市化:主要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失控和城乡发展失调。过量的乡村人口盲目向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