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

ID:22419495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9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_第1页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_第2页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_第3页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_第4页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现代文化的阐释焦虑(1)对西方20世纪历时态的多种"主义",共时态地照单全收或动辄全盘排斥,都不可能获得知识的增长和价值的体认。事实上,后现代主义在世纪末中国文化"场"的文化过滤和思想互动,必然发生一系列的文化折射和问题变形。当然,那种将诸种"主义"的术语到处乱用套用的作法,是一种非学术的态度,因为,其特点是坠入了"主义的陷阱",只注意到"主义"的术语、范畴和阐释角度,而未能注意到中国的特殊情况和语境,没有对这种阐释的前提及其有效性和合法性加以质疑。一后现代性基本范式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90年代确实发生诸多新变化,其所受到西方现代性之后的(后现代性)的诸多渗透,使其既不再是传统

2、型的旧形象,也不是完全走向现代的理性主义形象,而是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的科技和人文话语的同时,也吸收其最新社会科学思潮。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不可能脱离全球性的思想学术语境,疏离当前全球化知识语境的诸多因素,去闭门关窗式地书写"自我形象"和"自我身份",而只能将自己的形象融入全球性的现代化进程中。在参与当代世界性的文化思潮的研究、评介、借鉴、互动的同时,也在反省其正负面的双重性。西方学者对后现代研究颇有心得者,如德里达、福科、哈贝马斯、杰姆逊、斯潘洛斯、纽曼、德勒兹等。但对现代与后现代特征加以比较而有深度者,当数伊哈布·哈桑(I.Hassan)和利奥塔德(J.F.Lyotard)。哈

3、桑对后现代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描述,列出了多达几十条的基本特征。同样,利奥塔德认为存在两套划分后现代主义的标准:其一是历时态标准,即后现代主义是不同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一个历史时期,它由60年代发生发展,将随历史而不断地向后延展。其二是共时态标准,即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一套价值模式。它表征为:消解,去中心,非同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睥睨权威,蔑视限制,冲破旧范式,不断地创新。(作文网zw.NSEaC.编辑发布)上述看法对弄清后现代的一些基本特征可能有些帮助,然而,仅仅零散地堆砌一些特点,仍然有扪象之憾而难以准确地把握后现代的思想状态。因而有必要从后现代主义的

4、思想出发点和基本范式角度,阐释其理论构架。似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去看后现代主义思想范式,即:反本质主义、反权威主义、反理性主义、反本体论神学、反主体性、反形而上学。反本质主义。主要是反中心主义,反对将事物都化约归纳而寻绎出现象背后的本质或表象背后的深度,将所有复杂现象都万中取一地抽取本质。这种"理性的霸权",使人们在把握世界的同时,又以牺牲事物的丰富性为代价而获得所谓的唯一性。这种本质主义具有独断论的、僵化性的对象性阐释特性,置之于知识真理判断和日常思维中,则有可能出现各种弊端。反本质主义、反中心主义,则意味着消解中心性和所谓二元对立中的本质维度,注重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

5、复杂多变、此起彼消的现象。认为现象重于本质,边缘重于中心,宽容精神重于独断态度,开放的民主氛围重于垄断式思想控制。因此,进入后现代话语就意味着要从本质主义的独断论中挣脱出来:对话双方尽可能通过对话而沟通,文本意义都大多通过阐释和再阐释而不断生成,不从先验设定的框架出发,而从具体实际而丰富的现象本身出发,去理解万事万物。反权威主义。即反等级制度和权威性话语。现代性为权威尤其是知识权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整个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专家的知识权力和话语阐释权力的世界。而后现代主义理论却发现,所谓等级制度或所谓权威话语,均以独断论和中心论为基础。如果对僵化的话语加以消解,打破思想的禁锢,那么,

6、这种等级制度就将在后现代的宽容精神中,获得一种相对的价值。换言之,在后现代的文化语境中,思想、知识、审美和传媒,都不再是知识专家和知识精英的特权,真理也并不是知识分子所独有的理念,而是人们走向自由过程中能够获得的资源。反权威主义和反等级制度可以使人将自己的思想触觉和生命体验,伸向所有陌生和渴求的领域,并在全新精神性层面上,获得自己新的体验。当然,如果完全消解权威话语和等级制度,必然使社会丧失秩序和正常运作规律。而每个人都随心所欲,按主观相对论的思想去把握社会,社会则将出现话语沟通和失效的冲突和矛盾。这无疑是后现代的难以消除的自身有限性。反启蒙主义。即反理性主义和知识精英唯我独尊

7、的启蒙心态。有两种启蒙,一是人文精神的启蒙,强调心灵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二是工具理性的启蒙,将整个世界置之于理性的、按部就班的实用工具理性之中,人成为手段而非目的。后现代主义力求打破这种工具理性的启蒙,强调以一种非理性、情感性的、人文的差异性去打破同一的整体性,通过把握变化中不变者,辨析流动中的恒定者的方法,去获得信息社会中真正的智慧。然而,遗憾的是,后现代主义在对工具理性启蒙加以清算时,又不断地伤害人文理性,使人文精神启蒙的合法性受到严重挑战和损毁。反本体论神学。反本体论神学即反绝对乌托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