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400588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9
《从中医学角度浅探老年期痴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中医学角度浅探老年期痴呆 老年期痴呆是发生于60岁以上人群,由多种神经系统变性或缺血过程而引起,表现为多种大脑高级功能紊乱的一种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综合征。根据病因的不同主要为阿尔茨海默型老年痴呆(AD)、血管性痴呆(VD)、混合性痴呆(MD)3种类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65岁以上的发病率可达4%~8%,严重影响着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 本文试从中医学角度浅探老年期痴呆,望能够为其中医治疗提供些微依据。 1病名 中医学中并未对痴呆加以年龄细分,无论老幼总以痴呆而论。1997年国家标准《中医临床
2、诊断术语》将其定名为痴呆,乃因痰浊瘀血阻痹脑神、大病损伤元神、年老精血亏虚及先天因素所致,以呆傻愚笨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除却年龄条件,现代所论老年期痴呆与中医学中的痴呆亦不完全等同,中医学所述痴呆只是老年期痴呆中认知功能缺损这一核心症状的总括,其他如记忆障碍、思维情感障碍、人格改变、行动障碍等症则散见于古代典籍中健忘郁证癫狂等病范畴。笔者认为,老年期痴呆症状较为繁多,对其治疗当以证为核心,以病机指导治疗为主,疾病的归纳总结为参考,不宜拘泥于病名归属。 2病因病机 2.1从脏腑论 中医学对生命活动的认知是建立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之上,任
3、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老年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生理区间,发病比较复杂,常与多脏腑相关。 (1)肾。从肾论老年期痴呆是较为传统且公认的一种理论。精气化神,精藏五脏,以肾为主。精生髓,髓聚于脑,肾精充则髓旺,则脑充神明。唐容川在《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中亦云:事务之所以不忘,赖此记性,记在何处,则在肾经,益肾生精,化为髓而藏脑中。人老肾中精气亏虚,髓少窍空,神机失用,痴呆随之而发。另外,肾主水,水液代谢需赖肾之气化,年高肾气亏虚,气化失司,津液不能布散而生痰浊;或肾之阴精亏虚,虚火灼津为痰;肾阳不足,无力推动气血运行而致瘀。痰瘀互结、上蒙清窍亦
4、为老年期痴呆重要病因。 (2)心。《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藏神,主血脉。其所藏之神,既包括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此狭义之神自与痴呆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而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均有赖心所主血脉之濡养,其生命活动亦需心所主广义之神之调节。血不养心、痰蒙心窍、痰火扰神,神明失主,呆证遂生。另外,心肾不交亦是老年期痴呆重要发病因素之一。陈士铎云: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夫心肾交则智慧生,心肾离则智慧失。清代医家汪昂则在《医方集解》中阐明: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
5、忘也。 (3)脾。思出于心,而脾应之。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其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及精气是神所依仗的物质基础。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脏腑形体失于濡养,精、气、血化生不足,神失所依、化生乏源则可发为痴呆。此外,脾主运化水液,年高脏腑功能衰退,脾运失司,可致水湿内停,聚而为痰。痰浊所留踞之处,则影响其脏腑官窍功能而发病,如痰蒙心窍、上犯脑髓俱可致呆。 (4)肝。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一易化火扰神,二易气滞血凝、痹阻脑络,皆可发为痴呆。肝火盛者,情志不遂,动辄易怒;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如同做梦一样(《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另外,肝
6、主藏血,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肝血不足,脑窍失荣,必然思维、情感、语言、意识功能减退。年四十则阴气自半,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风阳上扰清窍亦可致呆。 (5)肺。肺主气,气为神之母,气充则神明,气衰则神衰,肺所主一身之气的生成关系着神的盛衰,故年老肺气虚衰或肺为邪所伤者神亦失持。如《灵枢天年》所云: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体现于对全身气机的调节,气机不畅,可致气郁、血瘀、痰浊等,皆为痴呆病因。另有浊毒致呆说,认为年高肠腑功能减退,糟粕久留肠腑而生浊毒,上扰清窍致呆。而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肺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肺阴虚肠道失于濡
7、润,均可致肠腑传导失司,糟粕留滞。 2.2从病理产物论 痰浊、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亦可成为老年期痴呆的致病因素,导致或加剧老年期痴呆的进程。参与水液代谢诸脏腑功能衰退,情志不遂、肝失疏泄,饮食不节、脾运失健等等,俱可致痰瘀。痰瘀蒙闭清窍、气血精微不能上荣于脑,清窍失灵,则生痴呆。陈士铎《辨证录呆病门》云:痰积于胸中,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 进而又在《石室秘录》中指出: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关于瘀血,《伤寒论》有云: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必有久瘀血,首次明确将瘀血与健忘等神志异常联系到一起。孙思邈亦云:下焦虚寒损,腑中瘀
8、血,令人善忘。唐容川《血证论》云: 又凡心有瘀血,亦令健忘,血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