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

ID:22395214

大小:8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0-29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_第1页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_第2页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_第3页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_第4页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

2、第1内容显示中     ——中国宪政建设初期的历史命运  [摘要]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法制建设滑坡,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是当时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深处潜藏的法律工具主义的逻辑结果。从寻求统治合法性的《共同纲领》到作为过渡时期总任务法律形式的《五四宪法》,不论其结构形式还是实际内容,都是直接为政治需要、政治意图服务的,宪法作为政治工具,未能在保障权利、限制权力方面起到应有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在当时之所以可能,既有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又有传统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的论证,而高

3、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产生也需要法律工具主义。今天看来,在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对我们无意中承受的传统保持高度警惕。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

4、第1内容显示中     ——中国宪政建设初期的历史命运  [摘要]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法制建设滑坡,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是当时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深处潜藏的法律工具主义的逻辑结果。从寻求统治合法性的《共同纲领》到作为过渡时期总任务法律形式的《五四宪法》,不论其结构形式还是实际内容,都是直接为政治需要、政治意图服务的,宪法作为政治工具,未能在保障

5、权利、限制权力方面起到应有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在当时之所以可能,既有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又有传统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的论证,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产生也需要法律工具主义。今天看来,在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对我们无意中承受的传统保持高度警惕。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

6、第1内容显示中     ——中国宪政建设初期的历史命运  [摘要]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法制建设滑坡,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是当时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深处潜藏的法律工具主义的逻辑结果。从寻求统治合法性的《共

7、同纲领》到作为过渡时期总任务法律形式的《五四宪法》,不论其结构形式还是实际内容,都是直接为政治需要、政治意图服务的,宪法作为政治工具,未能在保障权利、限制权力方面起到应有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在当时之所以可能,既有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又有传统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的论证,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产生也需要法律工具主义。今天看来,在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必须对我们无意中承受的传统保持高度警惕。  从法律工具到法律虚无主义

8、第1内容显示中     ——中国宪政建设初期的历史命运  [摘

9、要]五十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宪政、法制建设滑坡,法律虚无主义盛行,是当时法制建设指导思想深处潜藏的法律工具主义的逻辑结果。从寻求统治合法性的《共同纲领》到作为过渡时期总任务法律形式的《五四宪法》,不论其结构形式还是实际内容,都是直接为政治需要、政治意图服务的,宪法作为政治工具,未能在保障权利、限制权力方面起到应有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在当时之所以可能,既有深厚的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又有传统社会主义法律理论的论证,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既产生也需要法律工具主义。今天看来,在一个缺乏法治传统的国度里建设社

10、会主义宪政,必须对我们无意中承受的传统保持高度警惕。  不可否认,从建国到中共八大召开之间的这段时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十分重视的,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我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1]刘少奇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提出了"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2]至此,历史发展的正常逻辑应该是,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国的法制建设逐步完备,为《五四宪法》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宪政制度提供更为坚实的法律环境。但遗憾的是,历史的认识高度并

11、没有成为历史的实践高度。相反地,在提出这个任务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反右运动与大跃进的声浪中,法律虚无主义的噪音就在不同层面响起。它向后人传递着这样的信息:在这片封建主义传统深厚的国度里,社会主义法制、宪政因为缺乏适宜的土壤和充足的养分而枯萎了。但是,今天看来,仅仅把"罪过"归咎于历史传统,未免失之简单浅薄。事实上,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并不少。比如,文正邦等研究者认为,除了封建主义的沉重历史枷锁和小农经济的牢固社会基础外,影响乃至最终动摇《五四宪法》基础的因素还有党的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政治和思想

12、方面的错误;[3]又如,徐付群认为,在研究50年代后期我国法制建设衰退的原因时,在继承传统认识的基础上,还应该进一步把思考的重点放在对当时社会的法制需求状况的考察上。他从这个视角出发,认为到了50年代后期,建国初期曾经推动法制建设的主要的社会法制需求已大幅度减弱。[4]本文认为,除了历史传统、指导思想、社会需求等因素外,一直潜藏在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法的"意志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