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ID:22364062

大小:7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8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_第1页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_第2页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_第3页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_第4页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陆九渊王阳明与中国文化》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研究以陆九渊、王阳明为核心的心学思潮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专着。陆九渊、王阳明作为中国哲学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两颗璀璨的明星,因为他们的思考,不仅推动了心学运动的展开并取代正统理学(程朱理学)而蔚为一代思潮,并且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风貌与进程。其后中国的教育、文学等文化现象以及中国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无不深深刻上陆九渊、王阳明及其后学思考的烙印。各章内容提要第一章陆九渊与王阳明的思想历程陆九渊、王阳明思想进程不仅有着特定的理论前提与时代背景,而且与他们个人的家世、生平有着直接的关联。第一节陆九渊的家世、生平与治学之路1

2、. 家世简况。陆九渊出生于家道衰落的官宦世家。家素贫,无田业,但家规谨严,曾为理宗褒敕。这种家庭背景,不仅激发了陆九渊的政治热情,也养成了他内向的性格。2.为政与治学。陆九渊的生平大体可分为科举求仕与为官从政两个阶段,治学活动与之相应,前期为心学形成时期,后期为心学成熟时期2-1.走上心学之路。祖、父辈的影响对陆九渊走上心学之路起着直接的作用。他幼年时便开始了内向体认的思想路向,三十四岁进士及第,名声大震,随在槐堂讲学授徒,致力于发明本心。2-2.朱陆之争与心学体系的建构。三十六岁开始从政。心学思想经深思熟虑渐趋成熟。鹅湖之会与南康再会,与朱熹辩难为学之方与义利之间。象山

3、精舍的创建,展现了南宋陆学之盛。其后又通过与朱熹的无极太极之辩而明终极根据,禅与非禅之辩而明学问本质。这样,终于演绎成了与程朱相抗衡的本心与发明本心之学。3.著作及其刻本。陆九渊主张不立文字,对于著述有类于禅宗。其讲学语录与书信为后人编撰《陆九渊集》凡三十六卷并附录三。第二节王阳明的生平与思想历程1.家世与童年。王阳明的家世、诞生与童年颇具神奇色彩。少时即见惊人才智。2.早年求索历程。五溺之说,突出他归本正学前泛滥无归的情况;三变之说,概述他归本正学前的思想历程。2-1溺习骑射、遍读考亭与泛滥辞章。王阳明少时即热衷骑射与兵法,且有经略四方之志。作为翰林之子,他当然不能游离

4、于正统的朱子学之外。格竹致疾与科场不第,使他对朱子学产生怀疑,开始泛滥于辞章。2-2出入二氏、溺于神、佛之习。朱子之学不能达到物理与吾心为一,泛滥辞章也不足通至道。王阳明开始溺于神仙之习,并心仪佛道神仙境界。2-3归本于圣贤之学。几经波折,使王阳明回归到完全认同儒学的立场。与湛若水定交,二人共以昌明圣人之学为事。2-4龙场悟道,建立知行合一新说。谪贬贵州龙场驿,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道。由此,终于建立了知行合一新说。3.教人之方与问学进展。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教人宗旨亦有三变,是谓教之三变。3-1首与知行合一之说。此为教之一变。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即以宣讲知行合一新说为最大

5、快乐,并依据知行合一评价朱陆各自得失。3-2教以静一澄默之功。此为教之二变。龙场悟道即是澄默静一工夫的结果,因此王阳明极为重视静坐息心工夫。不过静坐只是入门工夫或工夫的形式表述,工夫的实质是要作到时时省察克治。3-3直指本体,专主致良知之旨。此为教之三变。良知概念的提出,解决了龙场所悟之道究何所在的问题;致良知主导地位的确立,使他的思想日益成熟。天泉证道,概述自己思想宗旨。4.著作及其刻本。王阳明的著作,包括讲学语录和诗文,在其生前即已由其门人整理、汇编、刊行于世。清隆庆年间,辑成《王文成公全书》凡三十八卷。第二章心学流变:从陆九渊到王阳明心学是与程朱理学相对而言的理学思

6、潮。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由陆九渊创立,王阳明集其大成。从陆九渊到王阳明,心学思潮又经历了从本心与发明本心到良知与致良知的演变过程。第一节心学的渊源与酝酿1.心学源源:从言心重德到心性之学。心学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殷周之际的言心重德思潮。孔子克己,孟子尽心,构成后来心学思潮的理论前提;而其中孟子从本心到良知良能的推演,又似乎预告了心学从陆九渊到王阳明的发展轨迹。2.心学思潮的酝酿与萌发。心学酝酿与萌发于宋明理学的逐步展开过程之中。李翱援佛入儒、周敦颐寻孔颜乐处、程灏的体贴天理,直到张九成的心即理说,心学作为一种思潮已是呼之欲出了。第二节本心与发明本心:陆九渊的易简之学1.顺应而生

7、的陆学。程朱理学遭到朝臣反对,思想界出现错综复杂局面。陆九渊揭示程朱理学的内在缺陷,并沿着程颐、谢良左、张九成的思路,提出区别于程朱的心学学说。2.本心的规定与诠释。本心是陆九渊心学的逻辑起点与核心范畴。他把心与本心加以区别,以本心为道德理性与道德情感的先验之源,揭示了内心的道德准则与宇宙普遍之理的同一性。3.发明本心的宗旨与工夫。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为学宗旨,辨析格物与静坐、尊德性与道问学等为学之方,提出收拾精神、自作主宰的发明本心的工夫。3-1格物与静坐。格物穷理不需要烦琐的经典传注,而只需诉诸易简工夫。格物即是格心,静坐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