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363316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校漂族”成因与高校管理对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漂族”成因与高校管理对策探析摘要:“校漂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出现有各方面的原因,同时也造成多种影响。本文着重分析“校漂族”成因及对高校稳定的影响,提出高校应对之策,以期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校漂族”成因高校管理对策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随着大学生活的结束,寒窗苦读十多年的莘莘学子理应奔赴新的人生驿站——职场,开始新的人生轨迹。但是,如今却也有不少学生毕业后将重心仍放在了学校,当起了名副其实的“校漂”。 一、“校漂族”的定义 “校漂族”着实不是个新鲜词。事实上,“校漂族”这一词汇
2、出现已有好几年。诞生之初,是指那些毕业后有了工作,而因对校园恋恋不舍仍然留在学校周围的人群。这群人虽然已从大学毕业,但仍住在学校或学校周围,经常到高校用餐,参加学校讲座或培训,与学校仍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真正意义上的“校漂族”出现在2002年。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2002年3月开始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共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规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户口和档案可以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可将户口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这一新政策
3、使许多没有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顺理成章地留在了学校,成为了“校漂族”。 综上,“校漂族”是指大学毕业后因各种原因仍然滞留在学校周围,生活在他们曾经熟悉的环境中,不愿踏入社会就业,漂流在原来就读的校园,以期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人群。他们的生活重心在学校,利用学校资源而生存,仍过着和学生一样的生活。这个群体主要包括为避开就业高峰、增加就业砝码的“考研派”,为了考上公考而年复一年努力的“公考派”,不愿离开学校的“恋校派”,求职不满意或遇到困难、回校再谋出路的“不就业派”,舍不得离开在校恋人的“恋爱派”,以及少量坐吃家庭财富的“潇
4、洒派”,等等。 二、“校漂族”对高校的负面影响[2] 1.给高校的管理带来“盲区”。 “校漂族”已经离校,但仍生活在学校周围,甚至进入学生宿舍,经常去图书馆、阅览室等,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压力。这些人不是学校的一分子,学校很难将管理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当遇到实际问题时,也无从追究具体人员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失控”局面在所难免。 2.挤占学校有限的资源,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 “校漂族”已经不是在校学生,但是他们仍依赖和利用学校的资源,如教室、食堂、图书馆等。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校资源日显匮乏,“校漂族”
5、享受已不属于他们的资源,挤占在校生的资源,对在校学生无疑极不公平。此外,“校漂族”可以毫无限制地随意进出教室、听课,影响了教师的教学。 3.给在校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负面的“典型示范”。 高年级特别是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的言行举止常常为低年级学生所效仿。“校漂族”中的考研派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考研’高”,表面上看来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实质上误导了在校大学生,助长了在校大学生的急功近利的不良学习风气。“校漂族”中那些为了大城市、好工作、高工资而死撑面子的“不就业派”“漂”在学校,与在校大学生进行“零距离”接触,影
6、响更甚。不少在校大学生受“不就业派”的影响,誓言非某某公司不去,月薪低于多少不干。他们中的部分人将来势必加入“校漂族”,也继续影响后学者。如此下去,“不就业派”的队伍将越来越庞大。 4.制约学校的扩大发展。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生源。今天的中国,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成为评价一所高校的重要指标。由于国家现在将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作为来年招生人数参考基数,大规模“校漂族”的存在,势必会降低毕业生就业率指数,从而间接减少学校的招生人数,制约学校的发展和壮
7、大。 三、“校漂族”成因探析[3] “校漂族”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产物,它的出现有多方面因素,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越来越多,就业压力直线上升。 1999年中央实施基于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的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当年招生人数增加51.32万人,招生总数达159.68万人,增长速度达到史无前例的47.4%,之后几年的扩招幅度也高居不下,高校人数急剧增加。该政策引发的最大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不断扩招的高校产生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而整个社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的相对
8、稳定,这对矛盾造成部分大学生毕业即遇失业问题,就业压力直线上升,这部分毕业生不得不成为“校漂族”,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 2.“学历社会”造成整个社会过分注重学历。 “学而优则士”。在当今中国,这句古训仍然适用,学历的高低往往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高学历是许多用人单位的硬性要求,也是毕业生跨过职业高门槛的通行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