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深入追寻

“自我”的深入追寻

ID:22361472

大小:62.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0-28

“自我”的深入追寻_第1页
“自我”的深入追寻_第2页
“自我”的深入追寻_第3页
“自我”的深入追寻_第4页
“自我”的深入追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我”的深入追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我”的深入追寻  关键词:女性诗歌自我知性  摘要:20世纪女性诗歌写作的历程中,三四十年代出现了重大的分流,一些女性将“小我”与社会革命相结合,另一部分则更重视诗歌的艺术追求,将知性、哲理、心灵的深度追寻渗透于诗歌中,其诗歌中的“自我”表达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选择,开辟出中国女性诗歌写作的更为深沉的道路。    “五四”运动中萌发的现代女性意识,在“五四”落潮后,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这一阶段,中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女性解放命题的发展更为曲折,女性问题愈加变得不再单纯,妇女运动

2、开始与各种社会运动相结合;而与此同时,文学的格局在此时期呈现某种多元状态。“五四”时代那种统一的人文理性追求也由文艺理论与创作的多元选择所代替。在诗坛,20世纪30年代,先后出现一些诗歌流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新月诗派、现代诗派和中国诗歌等三个流派;20世纪40年代则有著名的七月诗派、九叶诗派,以及解放区的诗歌运动等。活跃于这一特定时期的女性诗歌写作在各种观念意识的烛照下呈现出新的风貌。较之“五四”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性诗歌写作出现了分流,形成了区别较为鲜明的两种自我话语表达。  相对于一些女性革命诗歌的

3、创作(这一类型的创以杨刚、关露为代表,笔者另有专文论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一些女性更注重诗歌本体的创作、崭新诗意的创造,开始了诗歌文体的自觉,开始加入诗歌文体的探讨。她们的诗歌创作在当时的诗坛影响较大,笔者认为她们的作品,代表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标志着女性新诗书写从过渡阶段走向成熟发展。她们的主要代表有20世纪30年代新月派诗人林徽因,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人陈敬容、郑敏。这些大都富于正义感和爱国热忱,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创作上比较重视诗歌艺术的提高。常在个人生命的情感抒发中呈

4、现一种深刻的知性、哲理意味,融入了对生命的深刻体悟和沉思,不仅在广度上而且在深度上拓展了女性新诗写作的空间,展现了现代女性对人生、生命的深层思考。她们的诗中“知性”的力量显然较之“五四”时期有所加强。所谓“知性”,首先是哲学学科中的术语,“在现代诗论中,相对于感性,知性是对感官知觉所提供的素材,加以综合认识的创造能力。”这些诗歌对人性、生命、社会的知性的关注使女性的自我的存在得到更深入的体现,单纯的、平面的感伤也被复杂的、立体的情绪所取代,更为冷静、凝重的怀疑,憧憬,冥想,审思丰富地交织重叠于她们的一首首诗作里

5、。    一、林徽因:那盏忧伤的莲灯    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新月女诗人林徽因的五十余首诗,直接表现现实人生,时代气息较浓厚的有《年关》《九一八闲走》《哭亡弟恒》等,但林更多的诗歌,是表达自己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寻求,对抽象人生真谛、宇宙规律进行思索与探求,表现出“五四”启蒙理性精神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发展,如《“谁爱这不息的变幻”》《题剔空菩提叶》《时间》《前后》《人生》《灵感》《黄昏过泰山》《昼夜》等。从开掘心灵世界的丰富性、复杂性、微妙性的视角来看,其诗题材内容呈现出了多样的色调。  对于自我生命价值

6、的追问使其诗歌呈现出强烈的现代女性自我意识,仍具有“五四”时期的启蒙、引导、召唤的浪漫激情,但又略显出某种内省、孤独气息:“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枝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婉转它飘随命运的波涌/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7、。”(《莲灯》)可以看到,“莲灯”这一意象是林徽因的自我主体精神的寄托物、象征物,与“五四”时期陈衡哲的“鸟”意象相比较,对于生命的追求与渴望是一致的。但诗歌的结构与语调却复杂曲折一些了,在此莲花的力量是有限的,“单是那一剪光”、“只是我个人的莲灯”“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但又是具有价值,充满自豪与骄傲的,“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这飘忽的旅程也就是个——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诗歌表达了对于自我生命的脆弱、渺小、孤独无助的体察,但仍然尊重自我、认同生命,表现对于人生的执著、自我价值的追求。这里,较少“五

8、四”高潮时期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女诗人的激越与高亢,作品的“思”意较深,包含着一个知识女性对生命存在的较为冷静的感悟和言说。个体与群体、外在世界以及生命、命运所构成的多重对立使其作品的层次更为丰富,这使得她的作品中的忧伤与20年代的感伤画出了界线,对比20年代那些感伤命运的诗歌吟咏,林徽因的沉静、镇定与深刻更为彰显。也许正是因为冷静淡定,才令其更从容地面对种种人生的悖论与变幻,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