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

“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

ID:22361105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8

“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_第1页
“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_第2页
“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_第3页
“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_第4页
“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_第5页
资源描述:

《“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驿”出现于周秦时期辨  驿出现的具体时间,高荣先生论证较为详细。高先生主张至迟西周时期驿已出现,西周以后,驿历代沿用,但在汉昭、宣帝以前,因马匹缺乏,驿几近废弃;宣帝以后特别到东汉时,各地的驿再度复兴,并成为递送公文的主渠道之一。这一论断有很多合理之处,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高荣先生立论依据有以下几则材料,我们逐一辨之。  其一,高荣先生依据的第一则材料为《诗大雅常武》中的一句徐方绎骚,唐人孔颖达疏云:绎当作驿徐国传遽之驿见之,知王兵必克,驰走以相恐动。以此认为驿至迟西周已经出现,这一解释不确,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兹录此节如下:  赫赫业业,有严天子。王舒

2、保作,匪绍匪游。  徐方绎骚,震惊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惊。  对于绎注解,古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毛传》中注解绎为陈,二是东汉郑玄认为绎通驿,表示传递情报之用,唐人孔颖达赞同郑说,三是北宋人苏辙认为绎,徧也,而徧与遍相同,有全面,到处之义;四是南宋人朱熹认为绎,连络也,有继续,连续不断之义。朱熹之注后代赞同的较多,如《诗经世本古义》卷十七、《待轩诗记》卷七、《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卷十九、《诗所》卷七等等,书中均持朱熹之说。纵观该诗上下文,比较而言,我们也认为朱熹之注较为合理,该句表示王师征伐徐方,徐方连续恐慌。至于陈之义,也不合文义,苏辙之义可以说通,但没

3、有朱熹之注恰当。绎,《说文》曰抽丝也,这很可能是它的本义,由抽丝引出连续不断之义。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郑玄、孔颖达之注不确,高荣先生的西周之说欠科学。  其二,高荣先生依据的第二则材料是《水经注沔水》中的内容,其文如下:  沔水又东径左桑,昔周昭王南征,船人胶舟以进之。昭王渡沔,中流而没,死于是水。沔水又东得合驿口。庾仲雍言:村老云:百姓佐昭王丧事于此,成礼而行,故曰佐丧。左桑,字失体耳。沔水又东合巨亮水口,南达于沔。庾仲雍言:须导村耆旧云:朝廷驿使,合王丧于是,因以名焉。今须导村正有大敛口,言昭王于此殡敛矣。沔水又东,谓之横桑,言得昭王丧处也。  高荣

4、先生依据文中的朝廷驿使,合王丧于是,因以名焉,以此认为西周昭王时期,已经有了驿机构,并以驿命名为地名合驿口,这样解释过于牵强。因为该文是转述之语,乃是引用晋、宋之人庾仲雍之言,东晋距离西周已经很远,一些名物制度的称谓当有所变化,况且庾仲雍还是听当地人须导村耆旧所说的,可信度不高,即使郦道元在撰写时,也对此表示怀疑,如在随后所说的言得昭王丧处也。沔水又东,谓之郑公潭,言郑武公与王同溺水于是。余谓世数既悬,为不近情矣。但千古芒昧,难以昭知,推其事类,似是而非矣。  其三,高荣先生依据的第三则材料是东汉王充的《论衡纪妖篇》,文中关于知伯攻赵襄子的史迹,其文记载知伯

5、率韩、魏攻赵襄子。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平驿,其实《论衡》原文是至托平驿,或写托为託,该文中有平驿二字,高荣先生以此就认为这是驿的写照,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驿一直沿用,未免有些过于武断。《论衡》乃是东汉王充所著,知伯攻赵襄子的史料早于《论衡》之前已有文献记载,如《史记赵世家》记载:知伯请地于赵,赵不与,知伯怒,遂率韩、魏攻赵。赵襄子惧,乃奔保晋阳。原过从,后,至于王泽,见三人,自带以上可见,自带以下不可见。比对二则文献,我们不难看出《论衡》中的托(託)平驿三字,在《史记》中为于王泽,《史记》明显要早于《论衡》,按照史料的先后之序,应该以《史记》为

6、准,不应以《论衡》为据,不知高荣先生为什么弃之不取。我们分析,造成文献前后不同,可能是后人传抄之误,因为于之繁体为於,与托(託)相近,平驿的繁体字平驛与王泽的繁体字王澤亦类似。同时,后人也对王泽做注,《史记正义》注引《括地志》王泽:古地名,在今山西新绛东南。可见,高荣先生所依据的这则材料也有问题,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欠科学。  其四,高荣先生举出的第四则依据为考古发现的材料,1979年考古工在秦始皇陵西侧的赵背户村发掘了秦劳役人员墓地,发现有刻字的瓦文多片,其中一片刻有平阳驿字样,高荣先生以此认为这是驿出现的确切材料,说明从西周历经春秋战国,一直到秦,驿沿用不

7、废;除高荣先生外,一些学者也持这一观点,如王子今等先生,他也根据这则材料认为可能秦时已经出现了驿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等等。这一考古依据似乎已经给我们确定的信息,但是通过比对该墓地的其他瓦文,我们发现平阳驿瓦文是驿站或与驿传递方式有关的说法值得商榷,通过辨析,我们赞同考古报告中观点,所谓的平阳驿其实是表示平阳地区的一位叫驿的劳役人员,也就是说驿是人名,而非表示驿站机构或与驿有关的传递方式。根据《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的报告,我们知道共发现刻有文字的瓦片十八件,这些就是著名的秦刑徒瓦文,报告对之进行了初步分类,其中与平阳驿相似的有东武罗、东武栋(遂)(内侧正

8、书)、赣榆距(内侧倒书)、东武□契、博昌去疾、赣榆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